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如意小食店(2)

作者: 酥盏 阅读记录

一想到自己实验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人却熬夜猝死,最后连口热乎的粉都没嗦上,姜如意心里一百个后悔。

后悔过之后,也只能认命的接受了现实。

根据模糊的记忆,原主父亲是开封府的一名小吏,因在一桩旧案中遇险,同妻子双双丧生,只留下了原主一人。

考虑到原主年龄尚小,在京中又无其他亲眷照顾,只好将她送进了专门收养孤儿的慈幼局。再然后,这具身体里的灵魂,就阴差阳错的换成了如今的她。

因着慈幼局是官家德政,再加上早些年有开封同僚的照顾,所以这一世里,姜如意成长的还算顺当。

今岁她年满十六,离了慈幼局。想着左右无处可去,索性回了这繁华陌生的汴京城。

等将那张公验细细看过,慧娘子抬头看过来,语气里透着上了年纪的慈祥。

“上旬时候,裴局长就曾写过信来,言姜小娘子想在这里借住一段时间。”

“这间书坊虽然不大,但只有我和静宛二人,地方足宽裕的,姜小娘子放心住下就是。”

静宛就是方才开门的小女郎,她年纪不大,是慧娘子近两年新收的幼徒,别看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帮忙打理书坊了。

姜如意连忙真心实意的道谢:“多谢娘子。”

她自怀里掏出一包银钱,朝慧娘子递过去:“这里面是半个月的住宿费,请娘子收下。”

在来的路上,姜如意就仔细思量过。

据慈幼局的裴局长所说,他跟慧娘子是旧识。慧娘子夫君早逝,她一个人守着家中传下来的书坊,过的倒也算逍遥自在。

她如今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是一位顶慈和有智慧的娘子,自己初到汴京城,住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虽说是借住,但总不能白住不是?

想到裴局长那张平日里乐呵呵的脸,再忖度了一下“旧识”二字。

姜如意想着,不如先付一部分住宿的银钱,其余的等自己赚了钱再补上。

虽然提前思量过,但事到跟前,姜如意心里仍有些忐忑。

好在慧娘子并未在意。

她只笑说了句姜小娘子有心了,就将银钱收下。

等出了前厅,姜如意紧绷了一早上的心,才算放松下来,开始好好打量这座小书坊。

如慧娘子所说,这座院子的面积并不大,同寻常书坊铺面一样,都是前厅后宅的格局,里里外外拾掇的十分干净。

四四方方的一处院落,当中栽了一棵银杏树,上面零散挂着些竹制的小签牌。

这个时节才刚入夏,树叶郁郁葱葱,小竹牌衬着绿盖如荫的银杏枝条,偶尔随风摇摆起来,十分好看。

除了前头一间正厅之外,后头还有一排三间屋子,并左侧一个跨院。

如今姜如意的房间,就安排在这跨院里。

房间并不算大,但桌椅摆的整整齐齐,又用一扇素静的屏风,隔出个里间来。

房间的窗户皆用木棂条支起一半,外面透进阳光来,正好洒在窗台周围。若是在上面摆盆花草,一定能长的枝繁叶茂。

姜如意从心里思量着,视线已经从房间里环顾了一圈,心里越看越觉得满意。

先前开门的小女郎静宛,朝窗户外面一指,口齿伶俐的说道:“除了这间房,院子里还有一间空着的小厨房,姜小娘子可以随意使用。”

姜如意将视线收回来,一听说这小院子配有单独的厨房,眼睛就是一亮。

竟然可以自己做饭,这住宿费花的值啊。

“娘子还说了,小娘子是花了银钱来借住的,做吃食的厨房又是单独的,所以不必顾及我们。”

姜如意听着静宛的话,笑眯眯点了一下头:“替我多谢慧娘子。”

她又看一眼窗外厨房的方向,想着慧娘子的话,脸上笑容更深。

裴局长

说的没错,慧娘子果然是一位顶慈和有智慧的娘子。

等把行李安置妥当,姜如意挽起袖子进了小厨房。没过多久,厨房里就冒起了热腾腾的水蒸气。

……

下午的时候,慧娘子和静宛,以及小书坊来买书的客人,就吃上了新鲜出炉的糯米糕。

一块块切成四方形状的糯米糕,里面夹了红色的枣泥馅料,摆在青瓷碟子里,衬得那糕色白如雪,光看着就觉得精致。

平日书坊中的客人不多,也十分安静,姜如意的糯米糕做的多了些,索性分给客人们,让她们带回去路上尝尝。

等将糯米糕分完,姜如意端着盘子朝这边走过来。

慧娘子朝她招了招手,笑容慈祥的说道:“听说姜小娘子拥有一手好厨艺,那间小厨房空着也是空着,如今正好给小娘子用。”

许是裴局长在信中,提起过姜如意的厨艺,所以看到这新出炉的糯米糕,慧娘子的脸上并没有过多的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