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如意小食店(36)

作者: 酥盏 阅读记录

一听说姜小娘子要做新吃食,王工匠的眼神就亮起来,十分痛快的应下:“姜小娘子放心,三日内必定能做好。”

“有劳。”

姜如意笑眯眯的谢过,又要付定钱,王工匠摆摆手说不必,等东西做好了,姜小娘子再付钱也不迟。

姜如意见状也作罢,她带着阿芍不紧不慢的沿着街道逛逛,等胃里消化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回去,收拾东西去了州桥夜市。

……

因着厨房里的豆芽还剩了许多,姜如意琢磨着不如带到夜市上,和五香豆腐干一样,分成小碟售卖。

凉拌豆芽需要现吃现拌,否则口感就不脆爽。

姜如意将豆芽全都装在一个扁筐子里,幸好有阿芍帮忙抬到板车上,两人推着车,倒也不算费力。

等到了州桥夜市,却见今日有几位僧人站在路边,似乎在朝摆摊的小贩询问着什么。

阿芍好奇的朝前方看看,问道:“小娘子你看,那边瞧着像是大相国寺的僧人。”

端午节那日,阿芍曾去了大相国寺里面,所以认出了这几名僧人。

姜如意闻言,朝那边看看,心里倒是一动。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将板车推到摊子前,把装豆芽的筐子抬下来。

为首的那名僧人见到姜如意,眼睛就是一亮,连忙快走了几步,来到摊子前:“可是那日摆摊卖五香豆腐干的女施主?”

姜如意也认出了眼前的僧人,正是那日负责斋饭,来买五香豆腐干的胖脸和尚。

她笑着点点头:“是,禅师今日也要买五香豆腐干吗?”

这僧人刚要点头,眼睛看见姜如意身后那一筐豆芽,连忙惊讶的走过去仔细看看。

等看清楚之后,他回头吃惊的问道:“女施主卖的这筐菜,莫非是药典上记载的豆芽?”

姜如意倒是意外了,看向这名僧人:“禅师也知道豆芽?”

僧人听说真是豆芽,表情明显有些激动,他点点头:“药典中曾记载过大黄豆卷,是以井华水浸黑大豆,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①”

“寺中也有僧人试着做过,却总不成功。没想到,女施主这里竟有。”

第18章

僧人说着,又疑惑的低头看看:“只是女施主卖的这豆芽,似乎不是黑豆,个头儿也要小些。”

姜如意细细的解释:“这是绿豆芽,所以比黑豆的要小,适合清炒或者凉拌,做的时候加上些米醋和花椒,入锅时间不要太长,最是脆爽可口。”

眼前僧人听着姜如意的形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胖脸上挤出个亲近的笑容:“请问女施主,这豆芽卖不卖?”

姜如意笑了起来。

怎么不卖?卖!

听姜如意同意卖这豆芽,僧人立马激动了起来。他嘴里念了声佛号,赶紧让周围的几名僧人过来,直接买下了所有的五香豆腐干和豆芽。

僧人掏出银钱,向姜如意递过来:“多谢女施主,这是买豆芽的银钱,请女施主收下。”

姜如意接过那银钱,只看了一眼便惊讶的挑了挑眉,一旁的阿芍直接惊的瞪圆了眼睛。

这袋子里的银钱,竟然足足有十五两。

大相国寺受皇家尊崇,想来在银钱方面十分宽绰,何况如今发豆芽的方式还未普及,的确算是稀罕物。

姜如意只犹豫了片刻,便点点头收下。

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钱来,自然不止是为了买眼前这些吃食。姜如意福至心灵,趁着僧人们搬筐子的时候,向这僧人细细说起发豆芽的窍门。

“发豆芽的时候,每日都要记得用凉水冲淋几遍,期间千万不要见光,不然豆瓣容易变色,味道也会发苦。”

“豆芽上面要盖两层湿布,最好用重物压着,长出来的芽会更粗壮,口感也更好。”

姜如意想了想,又补充道:“我如今只发过绿豆芽,却没用黄豆和黑豆试过,不过想来应该是差不多的。贵寺若是想发另外两种豆芽,可以先用少量的豆子试试。”

僧人连连点头,口中称怪不得寺中多次尝试,都不成功,原来还有如此多的窍门。

姜如意听了之后,也认同的点点头,听僧人所描述的,那药典上记载的办法十分简略,若是第一次尝试,确实不得要领。

姜如意说到最后,又笑笑:“若是一次不成功也不打紧,这个时节的温度最是适宜,多尝试几次,定然能够掌握诀窍。”

这僧人临走前含笑看了姜如意一眼,口中再次称赞:“初次见到女施主时,便觉得女施主机敏伶俐,如今看来当真如此。”

姜如意收下这句夸赞,又弯弯眼睛:“那也多亏了禅师认得这豆芽,若是换了旁人,未必能像禅师这样,熟读诸多药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