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如意小食店(40)

作者: 酥盏 阅读记录

姜如意看了一眼,十分满意的点点头。

等蒸了几张皮子之后,她手上的动作越发熟练起来,就见她倒粉浆晃锅小竹片再一划,很快就蒸了十几张。

等将这蒸好的皮子放凉,又用刀切成半寸宽的条状,里面加上胡瓜丝和焯过水的豆芽,又将蒸好的面筋切大块,放进碗里。

将这一碗凉皮里倒入料汁、蒜水并芝麻酱和辣子,却先不拌开,等吃之前再拌匀。阿芍在一旁看着,连忙抢着端碗。

“小娘子,我来端吧。”

“好。”

姜如意见阿芍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点了点头,干脆将手里的碗放下,先一步去外面坐下。

因着是夏天,姜如意提前将两侧的窗户打开,又在上面挂了遮阳的小帘子,平时不用的时候卷起来,用的时候再将帘子放下,又方便又好看。

透过窗户望出去,街上有三两个行人路过,看见这新开的铺面,再看看门口挂着的布幌子,皆好奇的朝里面望一眼。

姜如意朝客人笑笑,还未说话,阿芍已经从厨房里端着两碗凉皮走出来。

这凉皮原本是米白色的,上面铺了绿色的胡瓜丝和黄色的豆芽,颜色本就鲜亮诱人。上面又浇了棕色的料水,浓郁的芝麻酱,并一抹红汪汪的辣子,用筷子这么一拌……

门口刚才还在犹豫的食客们见了,不由自主的走进来,吸着口水,指着那碗凉皮好奇问道:“小娘子,请问这是什么吃食?”

第20章

姜如意看着客人好奇的表情,低头看一眼面前那碗凉皮,颇为意外的眨眨眼。

这难道是、意外被凉皮吸引进来的第一波客人?

姜如意自座位上站起身,朝客人笑笑介绍道:“这是今日新上的凉皮,是用面粉加水搅成面絮,然后用经过洗面留下的粉浆,上锅蒸出来的。”

“这凉皮最适合冷着吃,口感软滑劲道不说,又用蒜水、麻酱和辣子拌了,吃起来酸辣爽口,最是适合夏天的。一碗八文钱,客人要不要来一碗尝尝?”

这几名客人听着姜如意的形容,嘴里不住的分泌口水,又听说价格也不高,连忙点了点头。

“就要一碗凉皮,多加些辣子。”

本朝虽还没有出现辣椒,但并不耽误人们对辣味的喜爱。寻常姜、蒜、胡椒或是茱萸和辣菜,都能当作提供辣味的食材,做法也是多种多样。

当初姜如意卖三鲜小馄饨的时候,竟然有客人来问,这三鲜小馄饨能不能做成辣馅儿的,而且来问的还不是一个两个。

姜如意听了有些哭笑不得,诚实的摇摇头说不能,看着客人们一脸失望的模样,姜如意觉得本朝人,当真对辣爱的疯狂。

虽然馄饨馅儿不能做成辣的,但是可以做成辣酱和辣油不是?

因此,趁这几日装修铺面的时候,她便躲在厨房里研究炸辣子。

没有辣椒,便用同样带辣味的茱萸,不够刺激和麻嘴,那便再加上花椒和蒜,将这些调料混在一起,用热油一齐炸了,那浓烈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姜如意连着几日在厨房里炸辣子,那冲鼻的香味勾的工匠们直咽口水,却又不好进厨房问,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

后来被阿芍提醒,姜如意才反应过来,连忙向工匠们赔不是,又盛了辣子给他们品尝。

一品尝之下,工匠们立马被这霸道的香辣味俘获。

姜如意收回思绪,看着眼前这位喜欢吃辣的客人,笑眯眯点头,又问另外几位客人有没有忌口,能不能吃蒜吃辣。

这几位客人,原本还有些后悔进来的太冲动。

此时听店主人问的细致,又朝周围打量了一番,见桌椅皆十分干净,窗上的小帘子又格外的清雅别致,想来店主人是个仔细的,都点点头,放心的坐下来。

阿芍见有客人在,连忙将桌上,那两碗还没动过的凉皮端起来,跟着姜如意进了厨房。

姜如意让阿芍先吃着,自己自案板上拿起刀,开始切凉皮。

这凉皮和豆芽一样,都讲究现吃现拌,滋味才最好。

姜如意将凉皮切好,胡瓜丝和面筋却都是现成的。她将食材依次码进碗里,再加上料汁、蒜汁、麻酱和辣子,因为是给客人吃的,又提前在厨房里拌匀了。

厨房的食案上,几只外观大小一致的瓷罐子,自前面一字排开,里面装着或辛辣或咸香的料汁,都是姜如意订做竹箅子的时候,顺便买回来的。

此时每个罐子里,又都放了把长柄勺子,勺柄露在外面,用起来干净方便不说,还不会串味。

姜如意按照客人的要求,多舀了一勺辣子,将勺子放回罐子里,然后端着那几碗拌好的凉皮,朝厨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