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如意小食店(85)

作者: 酥盏 阅读记录

姜如意心想这位徐郎君,多半是爱喝酒的,送人东西也送自己喜欢的,实在是率性。

姜如意连忙也向他道过谢,然后才笑眯眯的目送着二人离开。

街道上,浓密的树荫下面,裴昭和徐修二人并肩走着,周围蝉鸣声声、行人倒是不多。

徐修走了几步之后,突然间闷笑了一声,惹得裴昭侧目朝他看过来。

裴昭问道:“何事如此好笑?”

徐修甩了甩袖子,一副打趣的语气说道:“真是可惜啊,枉你挑了半天的贺礼,依我刚才看着,姜小娘子的反应倒是一般。”

裴昭皱了皱眉头,他看着徐修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微挑一下眉头:“哦?”

徐修看着裴昭这副看不出喜怒的表情,觉得没意思,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

不过,他抬眼看着不远处的柳条,又眯起眼睛,他怎么觉得裴从谦对那位姜小娘子……

徐修想着方才吃饭时,那盘特意摆在裴从谦面前的杏脯子,又想想裴从谦素来不喜欢出门,却一而再的去姜小娘子那里吃饭,平时也不见他对吃食如何上心。

徐修看了看身旁这位好友,很是八卦的眨了眨眼睛。

夜晚,天边繁星满布,小院子里静悄悄的,自树叶间传来阵阵蝉鸣声。

姜如意身上只穿了件贴身的凉衫,将屋里的窗户皆打开,靠在软榻上,悠闲的坐在灯下看话本子。

白日里裴昭送的那座琉璃灯台,正摆在桌子上,烛火摇曳中,映衬着整座琉璃灯台光泽夺目,十分漂亮。

姜如意的视线偶一瞥见那琉璃灯台,就忍不住朝上面多看几眼,显然是真心喜欢。

门外传来敲门的动静,阿芍在外面叫了一声:“小娘子。”

姜如意将手里的话本子放下,起身给她开门。

阿芍手里捧着两碟蜜煎走进来,将那碟子放在桌上,然后搬了个凳子坐下,满脸新奇的对着那琉璃灯赞叹。

今天白日的时候,阿芍就看见了这盏灯,当时已经觉得漂亮极了。谁知晚上点燃了之后,琉璃通体泛着晶莹的光泽,这才叫一个美轮美奂呢。

阿芍忍不住赞叹道:“小娘子,你说这灯台,怎么能做的这么精致好看呢?”

姜如意正拿了个蜜煎放进嘴里,闻言也点了点头感叹:“确实精致好看。”

寻常灯盏用的都是铜或者陶的材料,讲究些的人家,用的也不过是瓷灯。其中,最好是用白瓷,釉质莹润光洁,通体细腻如白玉,有些白中还会微微泛些青色,这却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而像这样精致的琉璃灯台,恐怕那些大铺子里也只得一两件。

姜如意又朝那桌上看看,见这琉璃灯燃于花蕊中间,玲玲珑珑的,当真越看越喜欢。

她和阿芍又盯着那灯看了一会儿,然后才将视线移开,姜如意重新拿起搁在一旁的话本,低头继续看。

阿芍凑过来,好奇的指了指上面问道:“小娘子,这上面讲的是什么故事?”

姜如意给她说道:“是关于白蛇的故事,这段讲的是许仙和白蛇离别后又相逢的情景,里面正借了诗人杜甫的诗,诉二人衷肠。”

本朝已经形成了后世白蛇传的故事雏形,关于白蛇传的起源,有说源自唐传奇的,也有说源自本朝话本的。

如今街头巷尾,又有各种编撰的故事版本流传,但大体上都是个爱情故事。

姜如意又将那诗念给阿芍听:“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阿芍好奇的抬起头来,朝面前那盏琉璃灯台看看:“共此灯烛光?小娘子,诗里说的灯烛,是像这琉璃灯一样的吗?”

姜如意抬头看一眼阿芍,连忙朝她摇摇头。

“这些诗都是时人乱添的,何况,诗的原意也对不上。”

姜如意突然间觉得,自己从东街行市买回来的这话本子,实在不怎么正宗,好端端的,加什么带灯烛的诗?

虽然这诗加的不应景,但是送这灯台……

姜如意摇摇头,觉得自己实属想多了。

她将那话本子丢开:“算了,不看了,吃东西吧。”

阿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哦。”

……

接下来几日,食店里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因着食店里宽敞了许多,排队的客人们就少了一大半,每每看见姜如意,便要感叹上两句。

“自从姜小娘子开了这食店之后,某终于不用提前半个时辰来排队了。而且店里坐着也宽敞,小娘子实在是明智。”

“姜小娘子,那冰镇的黄桃罐头可否再多卖一些时日,某怕日后天凉吃不到了,实在是一大憾事。”

姜如意听着这位熟客的叹气声,连忙笑笑安慰道:“客

人放心,这黄桃罐头不会下架,要一直卖到冬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