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131)+番外
正因为这样,李世民也对那位从未谋面的姨母生出了几分好感:
她出生不到一个月,就恰逢楚国伐齐大捷,楚王把这个长女视作带来好运的祥瑞,给了她无尽的偏爱和盛宠。
可她自幼喜好读书,性子又十分温婉,每每得了父亲赏赐的稀罕食物,就会悄悄带去分给姊妹们共食,从不仗势欺人...实在称得上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好阿姊。
李世民不由得想到了前世的母亲,她也经历过亡国之苦,时常搂着自己泣不成声地怀念那些舅家血亲...
他决定设法先了解一下这位姨母的品行,如果确如母亲所说,等秦军攻进邯郸时,他便会向父亲求情,亲自把她接来咸阳城安置。
这样,母亲往后就不用再一个人孤独怀念过往了。
...
秦王看完今日各郡县上报的雨量记录,蹙眉不悦,
“还是只有蜀郡和长沙郡降了些许小雨,看来我大秦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会欠收四五成之多!”
奉承战战巍巍伏地告罪,
“是臣等无能,祈雨数月仍不见成效,还请王上降罪!”
秦王坐下来,望向殿外被火辣辣炙烤的大地,目光沉沉道,
“祈雨无效,究竟是你等无能,还是上苍在怪罪寡人?”
他有些怀疑是赵太后的死,让上苍对他生出了不满?已经开始思索起顶着烈日,亲自跪在祭坛旁祈雨的可能性。
须发皆白的治粟内史上前劝道,
“还请王上不必自责,臣敢断言,秦国今年秋收至少能保住六成粮食!
因为臣等在春耕前已经遵照王上的吩咐,命各地按威凤先生书中所言,挖出了高深各一尺的大沟筑垄保水,又命农人用塘井地下水提桶灌溉...
今年天下各地皆大旱,听闻韩赵魏已经枯死了七成庄稼。秦国能侥幸保住这六成收成,已是仰赖王上英明得到,上苍又岂会怪罪王上!”
李斯出列附和道,
“臣附议!今年大旱列国皆欠收,秦国却因为王上的福泽,得到威凤先生的奇书而阴差阳错提前做好了准备...而且,先前太子又提出在关中广种稷麦一事,王上也同意了,刚好稷麦也十分耐旱,今年关中千里平原大量改种这两种
作物,可见,连天意也在帮我秦国啊!”
大臣们纷纷附议,劝秦王不必这般忧心自责。
韩非冷静出列道,
“王上,如今已是五月,正值农物的生长关键之期,臣以为当务之急,朝廷该继续加派人手挖井拗溪,蓄水增灌...以及,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
这话一出,群臣心中皆是一凛。
是啊,今年都已经快过去一半了,如果到了年底还没降下几场大雨浇透土地,明年的春耕又该怎么办?而且旱情若再持续下去,定然又会出现蝗灾,还不知又要死多少人!
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踏出殿外,碰上李世民被五黑抱着走来。
众人诧异问道,
“太子怎的会跟五黑子一起进宫?”
李世民扬了扬手中的图纸,
“我去少府工坊了。”
说着,他催着五黑快步进了殿。
他早就发现,在这个时空绝不能尽信史书。
这场波及整个天下的大旱,本该发生在史书上的秦王十二年,可现在却跟齐王访秦一样,出人意料地往前挪了一年。
如果按照史书的记载,这场大旱在六月到八月将会迎来降雨缓解。(1)
现在已经五月了,六月眼看就近在咫尺,他却不敢冒险去等待一个虚无缥缈的降雨季节。
如果这场旱情,在这个时空改变的不仅仅是年份呢?
所以,从二月朝廷下诏警示今年气候有异开始,他就借着找荀子学习的机会,频频往少府工坊跑。
又趁着找五黑问来问去的机会,各种童言童语天马行空,终于磕磕绊绊地把“龙骨踏车”这个对时人来说无比陌生的概念,成功装进了五黑的脑子里,让对方当场就激动跑去开始画图纸。
李世民虽然知道这东西的结构,却无法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只能时不时就跑去少府,假装不经意地质疑某个设计的不合理之处。
好在,墨家对这些工匠之事的领悟力实在很高,不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他今天一去就得到了好消息:
五黑昨日改良了踏车再次试验,终于把水从河中引到岸上了!
...
得了秦王一通狠狠褒奖的五黑,带着“速速造出更多踏车”的任务匆匆离开了。
秦王眼中溢满了喜色,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脸,
“五黑说的可是真的?这种可以源源汲水灌溉田地的好法子,竟是我儿这小脑袋想出来的?”
李世民急忙拍开他的手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