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83)+番外

作者: 江南知微 阅读记录

李世民想了想,决定从自己开始,从大秦王宫开始,帮列国权贵阶层培养出饮茶文化——

像韩国和南越的诸多山区丘陵之地,土壤肥度极差,并不适合种植粮食,却是茶树最喜欢的生长环境,等秦国灭了它们,正好能拿来栽种茶树。

现在,他要先打出“秦王好饮茶”的名声,等过几年茶叶大批量上市,就可以高价卖给一掷千金的列国豪族。

秦王,该你上场了!

...

大唐贵族盛行的庵茶工序太过繁琐,要先把茶叶碾碎、煎熬、烤干、舂捣...但李世民不想用生疏的手艺浪费这些宝贵的茶叶。

他取出比自己手掌多两倍的茶叶,让宫人将它与水一起煮沸后,又撒了些盐在里面,一道最简单的浓茶就诞生了。

他装模作样坐着喝了一会儿,等茶水变温了,立刻兴冲冲端起半杯,迈着碎步去正殿找秦王报喜,

“阿父,阿父!这是师伯送给我的茶,我一喝完脑袋就清醒多了!”

对秦王这样日夜勤于政务的君王来说,世间还会有什么东西,能比提神醒脑对他的诱惑更大呢?

秦王正在执笔记录与尉缭交谈的成果,闻言只得放下毛笔。

他坐回椅上端坐着交握双手,看着殿下小心翼翼捧着一盏玉杯走来的小家伙,冷声道,

“把寡人这兴乐宫当成菜市场,想走就走,想来就来,

你这小脑袋何时清醒过了?还有,你师伯送给你的是荼,不是什么查。”

这时期没有饮茶的概念,也没有“茶”这个字。

李世民担心茶水洒出来,只得一路紧盯着它,头也不敢抬地边走边回答,

“孩儿过来,只是想让阿父尝尝这个茶水嘛!”

秦王轻叹,起身重新提笔蘸墨,在竹简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荼”字。

等李世民迈着小短腿端着茶水上来时,他立刻接过玉杯放在案桌上,一把抱过小家伙,面无表情指着竹简上的大字,

“来,大声念十遍,它读‘荼’,你这杯水叫荼水...罢了,还是回去抄十遍吧。”

马上有宫人取来银针给茶水试毒。

李世民挣开他的手臂跳下来,毫不见外地抓起秦王专用的御笔,用隶书写下了一个“茶”字,沾沾自喜道,

“阿父,你那个‘荼’字笔画太多了,孩儿想把它改成这个字,你看,它读‘茶’!”

他除了想早些把荼变成自己更熟悉的“茶”,也想趁机尝试简化文字,为秦国将来培养自己的读书人埋下引子。

秦国现在使用的仍是西周推行的大篆,这种古老的文字难读难写,为后世众人了解先秦文化带来了巨大障碍。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要等李斯当上丞相后,才会在秦国推行相对简易的小篆。

但小篆的‘篆引’笔画,依然在抽象描摹世间物象,远不如化圆为方的隶书更为方便简洁。

虽然世人有‘汉隶唐楷’之说,等到了大唐时期,楷书已经取代隶书成为了主流。

可作为书法文化的重度爱好者,李世民非常清楚隶书的作用:它为华夏文字开创了‘方直实用’的先河,为楷、行、草立下了形体与字形的根基,堪称是后世文字的母体。

他并不愿因为自己的到来,就让伟大的隶书从这个时空中消失湮灭,他也相信,有了隶书这个根基,楷书总有一日会破土而出。

秦王单手拿起他写的字,只看了一眼就扔回案上,快被气笑了,

“你确实该跟李斯好好学写字了!荼字,只比你这所谓的‘茶’字多出一笔。你不但要省这一笔,还要用这种又矮又扁的丑字来省更多笔,偷懒取巧成这样,这就是你要当个好太子的决心?”

李世民抓起秦王的衣角借力垫脚拿回竹简,指着自己写的隶书给他看,

“可是孩儿听蒙恬说,篆书太过繁复难书,军中小吏为图便捷快速,会用这种简易的‘佐书’来代替,阿父,你看这种字体,是不是更简洁易书写?孩儿很喜欢它。”

秦王先看了一眼自己被攥得皱巴巴的衣角,才颇为头疼地接过竹简评价道,

“篆书圆融古朴,乃列国通行文字,这佐书毫无美感,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一个秦国太子只会写一手小吏之字,你就不怕被六国君臣嘲笑?”

李世民伸手要他抱起自己,继续趴在秦王耳边劝,

“我当然不怕呀!蒙恬说,如今七国虽然都在使用篆书,但列国的篆书差异极大,文字并不相同。

等父王灭了六国,就能在六国之地推行这种简易文字,到时整个天下都在用它,谁又会来嘲笑我偷懒呢?”

秦王心中一动,立刻目光灼灼看向怀中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