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170)

作者: 紫流金 阅读记录

此时,膳房里只剩下老叟一人,待院子里的沙漏落下最后一点沙子,仆人敲响铜锣以后,老叟也跟着停手,喘着气,在膳房里扫视了一圈。

当他看见柳金枝的灶台居然悄无声息空了的时候,不由得怔愣。

其实在他换菜的时候,心理防线是最为脆弱的。

只要柳金枝路过他灶台前时,故意引起他注意,就是他再从容镇静,心中也会有一瞬间的恐慌。

更何况,当时膳房里的膳工一个接着一个走掉。

这种隐形的压力就像一座山,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但大概是看他神情专注,所以柳金枝什么都没说,默默走开了。

老叟心中微叹,端着文思豆腐走出了膳房。

不出意外的话,他是最后一个接受品鉴的。

赵王爷和几位大人一起打量着这盘,被横切八十八刀,竖切一百八十八刀的文思豆腐,眼中都浮起赞赏神色。

不愧是开山鼻祖般的人物,刀法着实不错。

但是……

赵王爷笑道:“福老爹,你这豆腐切的不匀,瞧,此处断了。”

老叟,也就是福老爹绷着脸,顺着赵王爷指出的地方看过去。

果然,在千丝万缕、如头发丝一般粗细的豆腐丝当中,有小半条断裂的豆腐丝静静浮在水面上。

唉。

福老爹闭着眼睛,低声道:“还是太赶了,来不及啊。”

能留到这一轮的都是精英,没人会出这样的错。

因此福老爹这断丝一出,就注定三十进十的人里面没有他。

福老爹默默后退几步,抬头往清风馆众人所在的方向看去。

中年人脸都青了,踉跄向前走了两步,惨白的嘴唇发着抖,紧接着白眼一翻,陡然昏死过去。

旁边人手忙脚乱扶住他去请大夫。

福老爹什么话都没说,静静看着他们去了。

身后,赵王爷与一众评委合计片刻,总出了最后得分。

能留下的十人之中,有西湖苑、樊楼、明月楼……以及柳氏饭馆。

在一众酒楼之中,唯一一个饭馆。

这个名字就像泡在黑夜之中的一点荧光,受到所有人瞩目。

潘安玉和林勤高兴到要一跳三尺高。

赢了!他们赢了!

请了老祖出山有什么用?

他们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柳金枝走到福老爹面前,福身一礼。

福老爹见她明明进了前十,能与赫赫有名的大酒楼们角逐最后的魁首,却依旧喜怒不形于色,从容淡定,不由得苦笑一声。

“我输了。”福老爹低下头,“我会遵守我的承诺,把配方告诉你。但求你别外传,至少让我清风馆有一处立足之地。”

柳金枝沉默片刻,却道:“福老爹,你我都知晓此次的输赢,并不全系于你我刀工之上,是有外因存在。我也算胜之不武,你不必告诉我秘方。”

“更合理,我也并非是觊觎他人配方的人。”

“既然你的膳食是个秘密,那就永远让它成为秘密吧。”

此时夕阳西下,比赛结束,大家散场,膳工们陆陆续续离开。

柳金枝带着潘安玉和林勤走了。

只是离开时,潘安玉还是遗憾,道:“东家,你真不要清风馆的秘方啦?那可难得呢。”

林勤也是默默点头。

赢了一场,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柳金枝闻言,扭头笑了笑,道:“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方。”

“啊?”

二人都是一惊。

想要追问,柳金枝却不再说话了。

因为她在那日吃拨霞供时,饮了一杯金华酒,细品之下,居然觉得与老叟的鱼生有些同源同味。

那时她才明白,其实所谓秘方,就是一个人做菜的习惯。

有的人习惯放糖佐味,有的人则爱用盐,还有的人是用酒,总之五花八门,再加上对火候的掌控不一,所以不同的人做同一盘菜,才会有不同的味道。

若柳金枝想,自然也可以研制出她独属的秘方。

三人出了门,正要往回走,却见那个圆脸青年依旧坐在王府门口,记录着往来膳工。

柳金枝眨眨眼,心想这位仁兄可真够锲而不舍的,比潘安玉还执着。

但又在寒风中瞧见对方破败衣裳,和穿烂了的鞋,这份执着里又多了一份难能可贵。

柳金枝想了想,对林勤耳语几句,林勤点点头,转身去了。

没多久,青年忽然感到耳边多了几丝热气。

抬头一看,林勤端着与前些日子一模一样的热豆浆,放在他的面前。

“我们东家请你喝的。”

青年一怔,想起林勤是跟在柳金枝身边的人,不由问:“今天我没给她建议,她为什么还要给我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