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236)
也是真的希望对方快乐。
无论兰又嘉想要做什么,想要拥有什么,即使是希望彼此共度的岁月被彻底尘封,医生再也不会出现在昔日病人的生命中……程其勋都会竭力满足。
只要他快乐。
只要他过得幸福。
而这一刻,所有关于那种遥远幸福的想象在霎那间碎成齑粉。
站在这栋初次到访的美丽旧屋里,空气中满溢着温暖灿金的阳光,身边是或许昨日才被兰又嘉亲手触碰过的古董钢琴,耳畔流淌着两个月前对方即兴创作的爵士钢琴曲……
程其勋已经很久没有同他这样接近过。
也很久没有如此清晰地看见,摇摇欲坠的深渊近在眼前。
那一天的他,究竟在回答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那段时间的兰又嘉,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75章
唱碟渐渐读到了结尾, 动人心魄的乐声如幻影消逝。
空气里只剩轻微的滋啦声,老旧的唱针仍在拨动碟片。
黑色唱片静默地旋转着。
如同一方涌动扩散的漩涡。
梅戎青出神地看着这片难以言喻的漩涡,过了好一会儿, 才稍稍平复了波澜的心绪。
她抬起头, 看见身旁的好友似乎一脸怔然。
便笑起来:“怎么样,很美吧?”
她知道程其勋一定能听懂,也会欣赏这支曲子。
毕竟这位儿时玩伴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对爵士乐有着相当固执的偏爱——无论同龄人是正在听青春叛逆的摇滚乐、通俗抒情的流行乐、还是彰显品味的古典音乐,他的音箱里总是盛满了会被母亲抱怨催眠的爵士乐, 几乎都是不知从何而来的, 世界各地的爵士乐手们现场即兴演奏的录音。
而且,它们往往只会被播放一遍,一遍之后, 就会消失在播放列表里, 再也不见天日,除非那是一支美得惊人的曲子——梅戎青同他并不是朝夕相处,当然无法完全验证这个规律, 但她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在她某次随口问起对方,为什么独独偏爱爵士即兴,不听点其他音乐的时候,比她要小几岁的年轻男孩穿着中学校服,肩头挂着一个沉甸甸的书包,告诉她的答案却轻盈得像一阵风。
“因为它是灵魂发出的声音。”他说, “音乐很无聊, 只有这种声音还算动听。”
她便问:“所以你总是翻来覆去地听它们?搞得你妈一到周末就跑过来找我妈打牌,说在家一不留神眼皮就合上了。”
“不,我没有翻来覆去听, 是她听不出它们的区别。”他笑着纠正,“大多数即兴只听一遍就够了,第二遍同样无聊。”
彼时刚申完大学,即将远赴海外攻读电影制作的梅戎青闻言,愕然了许久,才跟着笑起来。
她想,怪不得他们俩会成为最聊得来的朋友。
她以为自己厌倦真实世界,将仅有的热望全盘寄托于虚构创作中,已经足够悲观和冷酷,却没想到,还有人冷酷到了这种程度。
——他竟用动听来形容那些在乐声里欢笑、流泪、嘶吼的真切灵魂。
除此之外,一切旁的事物,都是空虚索然的梦幻泡影。
那天的阳光很好,中学门口人来人往,街边的商店里飘出旋律抓耳的伤感情歌,她应程母的嘱托,来接他去参加一场临时敲定的重要宴请,而旁边路过的中学女生们,偷偷打量着那个夕阳下模样清俊眉眼含笑的男生,有胆子大的,还会主动喊她一声姐姐,好似这样能更加拉近同他的距离。
可惜那个人永远不可能真正看见她们。
泡影而已。
她进而想,如果他未来一直按照家里为他铺的路走下去,必然会走到比父亲更高的位置。
因为他早早具备了一个杰出政客所需要的一切品质。
聪颖、洞彻、饱谙世故……
与足够冷酷的漠然视之。
然而,命运无常,世事难料。
很多年后,他被一首她至今无缘得见的情诗改变了既定的人生轨迹,成了一个看上去更温和亲善的心理医生,算来已有十年之久。
她也是。
生平第一次,梅戎青后悔拍摄一部电影,也后悔写下那个黑色预言一般的故事结局,更后悔自己起初的傲慢冷酷。
可在迟来的努力之后,她仍然没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结局。
人间辛苦,到处懦者,尽是憾事。
所以,能与一种至真至纯的美并肩同行,多么珍贵。
哪怕仅有短暂一程。
“嗯,很美。”
不知过了多久,神情有些怔然的男人终于应声,像是刚从这首初次听闻的钢琴曲里醒来,语气依旧平静和煦。
只是声音微微喑哑。
梅戎青没察觉到异样,调侃似地问:“要听第二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