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333)

作者: 丹锦 阅读记录

圣旨不是他写一封盖个印就有效的,得过政事堂,还得中书门下用印。先写诏令只是代表他没有食言之意。

姬安觉得不能再纠结这个问题,脑子飞转,赶紧换了个话头:“对了,图国……”

上官钧凝视着他。

姬安顶着那目光的压力,继续说:“图国那边既然变了天,我们得赶紧把皇甫烈盯紧了。免得有图国人潜进京来告诉他消息,我担心他会有不好的举动。”

上官钧:“陛下放心,刚才我已经传话给飞廉军。不仅盯紧皇甫烈,还要盯紧姬含思。”

姬安继续没话找话:“图国是不是要派使臣过来和我们重新签一份正式的和约?”

上官钧点头:“驻我国的大使肯定要换,应该会直接带和约过来。”

姬安:“对了,是不是可以叫河关那边开田了?现在开田是不是还能赶得上春耕。”

上官钧终于露出点无奈:“陛下一定要现在讨论这个?”

姬安装傻:“不行吗?”

上官钧看着他片刻,一叹:“有陛下,真是我大盛之幸。”

第97章 障目

既然姬安要聊国事,上官钧就陪他聊国事。

上官钧思索片刻,回道:“河关春耕是三四月,现在开田引水,赶一赶应该可以赶得上。”

姬安听到上官钧愿意继续聊,就知道刚才那一阵两人认知错位带来的不快算是过去了,心里暗暗吁口气,跟着道:“那就赶紧出鼓励百姓开田的政策,能早一点算一点。新开的田免税三年,如何?”

上官钧点下头:“开荒的奖励基本都是如此。只是,挖渠引水不是个人能办到,需要官府牵头。要想做得快,只靠征徭役不太行,还得拨钱。”

姬安听到这里,就有些懊恼:“先前疏忽了,应该先做个开田引水的总规划,才好计画分配钱物人手。”

上官钧却是一笑:“有。”

姬安惊讶地看他:“你派人去了?”

毕竟这事是上官钧提出的,以他的治国经验,提前有准备也不奇怪。

不过,上官钧却道:“很早就做过规划。”

一边说,他一边拉铃唤人进来,吩咐人去书房哪个位置找哪份图来。

再向姬安解释:“当年太宗皇帝打下河关之地,意图与图国换地未果,就马上派人过去查看,计画开垦水田。如此既可就地取粮补给驻军,又能依赖水田抵挡图国的骑兵。

“只是,灌溉工程刚设计好,两国就开始和谈。图国以前打云朔的时候尝过水田的苦,强硬要求我国不准开水田。最后按着和约没能开田,当时的计画就封存了。”

姬安瞭然地点点头——难怪当初上官钧马上就提出了这个条件。

这时,岁丰将上官钧指定的图送了进来。

图不小,上官钧在床上铺开,姬安压着枕头趴着细看。

这是整个灌溉工程的规划图,不仅画得细致,数据详尽,甚至连一期二期都有安排。

上官钧见姬安看得目不转睛,刚才那种杂夹着慌乱和尴尬的不知所措都已消失,两人说话也恢复到平常的气氛,心中没来由地跟着感到放松。

刚才他是逼得紧了些。富贵之家里,夫妻同住的本就不多,都是分开两个院子。哪怕先帝后,也是分住长寿殿与元德殿,只是先帝时常留宿元德殿而已。

不过姬安还是答应了同住。上官钧也不希望这事造成两人芥蒂,如果谈论国事能让姬安放松,解除刚才那点紧张感,他自然乐意多说一些。

姬安大致看完图,抬头看过来,问:“能不能估计出春播前大概能开出多少?”

上官钧点着图,划出一片:“我打算让驻军来做,至少可以完成这一部分。剩下的看能拨多少钱,征到多少民夫挖渠。”

姬安一愣:“让驻军来,那算军屯?”

上官钧点头:“这样是最快的。”

姬安:“不会影响日常训练?”

上官钧:“这个在所难免,只能轮换着训练。以后或许可以专门调一部分士兵负责种田,就当是投入维护军事防御工程的人手。”

姬安思索片刻,提议:“那要不要增援一些人手过去。给中央军搞一次选拔,不合格的就调往河关去开田种田。反正都要朝廷养着,别养闲人废人。”

上官钧顺着他的想法思考一下,觉得亦无不可。现在中央军的人数已经颇为庞大,按着姬安对火器应用的设想,以后肯定要裁军,现在先给中央军一点紧迫感也是好的。

于是点头道:“等元宵过去,枢密院就立刻办这事。”

姬安再说:“既然是军屯,那我从百宝囊里拿种子,直接在新水田里试种吧。若是收成好,明年就更好推广。若是收成不好,也就是和往年一样而已,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