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462)

作者: 丹锦 阅读记录

章实和燕似山谢过恩,将姬安和上官钧送出工坊,才转身回去。

姬安和上官钧策马平行,高兴地感叹:“没想到燕似山回来还有这样的惊喜。希望彭彧说的那个人,也能快些找到。”

上官钧温声道:“陛下耐心等等,总会寻到的。”

姬安看着他,笑弯了眼:“二郎运气一向好。有你这话,事情就稳了。”

○●

玻璃吹制有进展,让姬安心情大好,这几日批奏疏都觉得更有干劲。

随后,姬安也很快安排好了去皇庄视察一事。

皇庄在京郊,占地广,哪怕走马观花地转完一圈,也得耗去个一两天。

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下午姬安就带着人出发了。晚上在庄子里住一晚,争取明天能视察完。后天一早就可以回宫,下午还能议事。

除了农学署众人,随行的还有姬安准备明年派去推广新作物之地的一众知县后备役,以及齐万生和师晟。燕似山现在一心扑在吹玻璃大业上,向姬安告了个罪,没跟来凑热闹。

姬安和上官钧带着众官员骑马,这次随行的内侍小厮和羽林卫也都骑马,后面跟着装行李的马车。农学署的庄户和个别官员不会骑马,姬安就让人备了车给他们坐,行进速度能比走路快上许多。

夏天日头长,城外官道上比姬安上回冬天出来时热闹不少。两旁远望出去,大片大片的田地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姬安和身旁上官钧谈笑,时不时也跟伴驾身侧的齐万生、师晟、李震士、田守朴聊聊天,这一路倒是走得轻松惬意。哪怕昨天以前连下了两三日雨,官道的路面还没干透,马走起来总没有平常舒坦,姬安也没感觉多难受。

日头快落下之时,一行人来到庄子上。

这处庄子离京城最近,却不是建给天子出来落脚的,只是便于管理附近的田地。但姬安图方便,就定了住在此处。

姬安还不想搞得太兴师动众,就让随行官员全穿便服。庄子这边上官钧提前派了厨师过来准备,也派了一支羽林卫先布防。今日就只是庄头领着他几个亲信低调迎接,暂时没有惊动太多人。

众人下了马,姬安一边跟着庄头往里走,一边寻问些简单的情况。

走没几步,突然听见隔墙传来一阵喧哗,依稀还有男男女女叫骂之声。

姬安不由得停下脚步。

上官钧沉声问:“那边怎么回事?”

庄头几人一下白了脸色,直接屈膝跪下:“陛下、大司马恕罪,是小的没管好庄子……”

姬安示意身旁关忠扶他起来,问道:“怎么回事,你说就是了。”

庄头战战兢兢地回说:“听这声音,应该还是赖家小妹的事……”

第149章 做主

姬安听到“赖家小妹”四字,脑子里立刻映射到了“赖大壮”身上。

虽然姬安继位之后事忙,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对很多人的印象都会渐渐变淡。但赖大壮毕竟帮姬安种过白萝卜,换到当时对姬安很重要的能量,后来还是姬安问上官钧要过来的人才,并且亲自做了安排,也就还记得清楚。

赖大壮有个妹妹,识字。当初赖大壮那些种菜经验就是她整理成文,后来还登在《旬报》上。姬安没见过她,但知道有这么个人。自从农学署设立,赖大壮兄妹两个都归入其下,也算是领朝廷俸禄的公职人员了。

先前农学令李震士带了大半人去河关指导边军种稻,留了一小部分人在京中研究跟进新粮种和棉花。留下的人都住到了现在这庄子上,只偶尔回城。赖小妹在这里倒也正常。

此时墙外的喧哗声更大起来,似乎不少人在说话,七嘴八舌的也听不清。

姬安继续问:“赖家小妹什么事?”

庄头往姬安身后飞速扫过一眼,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地说:“她舅家找过来,说要把她接走,但她不愿意。一开始,她舅家那几人只是日日来寻,拿话磨她。可后来,许是不耐烦,还曾直接拉人走……”

姬安听得眉头皱起,面色也变沉。

庄头看得心惊肉跳,连忙接道:“当时就被众庄户拦下了!农学署的官人们也说,赖小娘子既不愿,没有这样拉人的。只是那几人总来,还……还到处讲赖小娘子的坏话……”

说到最后,他声音就不自觉地越来越低。

姬安刚想问“什么坏话”,见庄头又往自己身后瞥了一眼,反应过来该是不好说,就收了话。只让庄头接着带路,赶紧安排好一众人。

同时,姬安还向上官钧递个眼色。

上官钧会意,点了一队羽林卫:“去外面把人看住。”

那队羽林卫领命而去,姬安带着众人继续跟着庄头往里走,各自安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