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694)

作者: 丹锦 阅读记录

时常来牛背村的那个方衙役在门前驻马,跳下地来。

孙家兄弟连忙上前招呼,妯娌二人则是去给人和马拿水。

孙铁牛接过夏氏递来的水碗,转递给方衙役,一边道:“我今日去了县里,早知方兄弟要寻我,就转去县衙了。”

方衙役笑道:“我出门送《旬报》,你去了也见不着我。”

说着便摸出两份《旬报》,和一封信递上:“田知县给你家的信。”

孙铁牛赶忙道谢接过,又数了一份《旬报》的钱送上,另一份等下会帮忙送到村长家。

田守朴两年前高升,离开了沧阴县。不过这边弄不清他现在当什么官,提起来就还是用旧称。至于《旬报》,孙家自从手头宽裕后,每期都会买。

孙水牛提来一小坛子辣椒酱,兄弟两人再和方衙役寒暄几句,就送走了人。

回到院子,孙铁牛见大儿子已经被夏氏叫出来,父母也或抱或拉几个还小的孩子在旁等,就把信和《旬报》都给儿子:“快看看田知县说什么。”

孙大郎今年十岁,已经跟着村里秀才孔仁念了两年多的书,识得不少字,寻常看个信基本没问题。

他拆了信,一字一字念。田守朴来信向来都是大白话,就是为了让孙家容易听懂。

这信里就一个意思——若是沧阴没盐卖,不用担心,圣上会解决。

孙家兄弟不由得对视一眼。他们都曾亲眼见过圣上用仙术送来东西,此时再得了这封信,全家人的心一下就安稳了。

而孙大郎已经在翻《旬报》。翻着翻着,他突然大声道:“哇!这里登了肥皂的制法!”

大人们都是一惊——孙家是用过肥皂的,苏氏给夏氏送过一块。

但他们也知道肥皂少见。沧阴都没有卖,宁安的正常卖价是一贯,却数量少,难买得到。

夏氏赶紧问:“难做吗?”

众人围着看图,又听孙大郎把做法念完,顿时议论开。

孙铁牛:“家里不缺油,可以做做看。”

丁氏:“做肥皂原来这么简单?只要油和草木灰,那一小块却要卖一贯钱!”

孙水牛:“现在公开了方子,肯定就不是这钱了。”

夏氏:“那东西好用,只做来自家用也是好的。”

这时,孙大郎又疑惑地道:“咦?这个是什么意思?”

大人都低头看去,就见他手中的《旬报》上画着一幅图,是许多人围在一起点火,上头还有几排字。

孙铁牛催儿子念字。

孙大郎乖乖念:“一方百姓若有难事,求告衙门无果之时,可在报上按百人手印,并附纸陈情,夹于《旬报》一同燃尽,圣上便会知晓……”

他念完,抬头看看同样有些茫然的大人们,问:“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报告圣上,说我们这里没有盐了?”

第225章 水师

十一月初五,孙家和平常一样,带上几个村人往宁安送辣椒酱,这回轮到孙铁牛带队。

他们搭的是时常搭的那趟船。那船不算大,船主为揽生意给了他们一点优惠,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孙家兄弟都不会改船。

最主要的是,这船主不属于任何一个船帮。经过以前运不回粮的事,孙家对船帮的印象就不好,这船主又好说话,便一直搭下去了。

孙铁牛还寻了个空,提着一小坛辣椒酱去找船主,悄悄问:“陆叔,沧阴现在没盐卖,我们想在宁安买点,不知能不能运?”

船主拉他到自己房中,低声说:“铁牛兄弟,你们搭我这船也有两个年头了,我就和你交个底——船帮不让运盐。宁安那儿的码头都有船帮的人守,上哪条船都严查。”

孙铁牛心道一声“果然”,嘴里忙说:“既如此,我们当然不会让陆叔难做。谢谢陆叔告知。”

船主却是一笑:“不过,大量的不行,你们每个人偷摸着带点还是可以的。我教你,买些大馒头,把里面掏空了,将盐包好塞进去。只要数量差不多是你们路上吃的,船帮的人不觉异常,就不会细查。”

孙铁牛立刻大喜,连忙再三道谢。

他们几个大男人都是能吃的,这样夹带,凑个十几斤不成问题。虽然供不上做酱,至少家里吃盐的问题可以缓解一下。

孙铁牛回来对村人们使个眼色,小小声说:“到了再说。”

众人看他神情不像坏消息,感觉心里安定了点,继续说些闲话。

其实船上说盐的人不少。人不能不吃盐,盐降价是大事,没盐卖更是大事。船上乘客不全是一个地方,很多人在相互打探情况,牛背村村人也被几拨人问过。

现在舱里的话题已经说到《旬报》上登的肥皂,和那个“上报圣上”的法子,听着好些人说他们村子、镇上、县里都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