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718)

作者: 丹锦 阅读记录

姬安不解:“那津州在身后,卜察不怕被骚扰,或是断粮道吗?”

上官钧:“津州扼守的是南北信道,挡不住卜察,图国不会在那里布置多少兵力。如果津州守兵出来,卜察随时能打掉,若不出来,卜察也不会浪费时间,等打下衡州再回头收拾就好。”

姬安点点头:“打衡州倒是方便我们了。”

衡州是八州当中最靠南的,大盛军出平朔关就能直奔过去。

接下来又是继续等待。

不仅等待卜察的第二路军,还等待疫病的消息。

十月,衡州州治景定城里的暗线率先传回消息——景定出现天花患者!

姬安皱着眉转述给上官钧,又道:“这么看来,该是由南往北传。”

上官钧:“景定先出现,难怪会传遍八州。”

姬安心里着急:“卜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要不我们先出关?”

上官钧劝道:“疫情才刚出现,即使我们过去说能治疫,图国守军也不会信,到时必得打过一场。再等等吧。”

姬安叹口气——他也不希望兵士有无谓的伤亡。

景定里的暗线一日一报情况。

先前他报的天花患者并不是第一例,据细致打听,竟是好几条街都有病人,而且已经出现了几名死者。

到第五日,城中众大夫已确认这是疫病,联名向图国的官员要求治疫。而一些早早发现端倪的大户,前几日就已经带人避出城了。现在消息传开,更是人心惶惶,出城的人数一下暴增。

到第八日,图国官员开始重视。官府提出了一些防疫要求,开始找地方隔离病患。但景定是大城,城中大几十万的人口,还有权贵之家,关系错综复杂,防疫政策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姬安知道自己判断不好时机,每天都给上官钧转述,但心情还是一天比一天沉重。

到第十日,上官钧看着姬安嘴角消不下去的泡,心中一叹,犹豫着是不是要发兵。若按他的设想,要等图国官府开始慌乱,才是最好的时机。可姬安这个状态,也让他看得实在难受。

却在这时,姬安突然面露喜意,急声道:“二郎,卜察攻打景定了!”

上官钧一愣,随即道:“那就即刻出兵。”

姬安用力一点头,立刻给已经等在平朔关的燕似山发消息。

翌日,在姬安继续等着今天的景定城消息之时,却意外地先收到河关守军发来的消息。

图国派来了使者,但河关守军不敢放他进城。对方骂骂咧咧了一天,见实在叫不开门,只得用弓箭将国书射到城墙上。

河关守军把那封国书一并夹在《旬报》里烧了。

图国小皇帝的意思很直白——两国既为友邻,现在卜察攻打图国,大盛就该出兵相助。他将南路卜察军交给大盛,大盛若不出兵,以后图国就不再给马牛羊和药材。

姬安向上官钧转述完,忍不住说:“他疯了?”

上官钧冷哼:“他收到了疫病消息。”

姬安:“想得还挺美。可惜,和上回一样,他也只能做做梦。”

第234章 士气

孙太后正在喝汤,忽听外头一阵脚步声。

随即,图国皇帝走进屋来。

孙太后放下碗,伸手接过宫女递来的手帕,一边擦着嘴一边抬头看向自己唯一的儿子。

图国皇帝已经十六岁了。六年前他坐上龙椅之时,身量还不及孙太后的肩膀,现在已是比孙太后还要高出一点。

只是,在孙太后眼中,依旧还是个孩子的模样。

图国皇帝让人搬张椅子,坐得离孙太后足有六七尺远,淡声问:“母亲有什么事就快说吧,我现在很忙。”

孙太后看看两人间的距离,嘴角牵动起一点嘲讽之意,又很快平下去,也没寒暄,直接道:“我听说你派了使者去盛国,要盛国出兵来打南路的卜察军。”

图国皇帝眉头一皱:“母亲都在宫里休养了,消息还是这么灵通。”

孙太后只当没听见,继续说:“衡州起了疫病,卜察军察觉之后自会退走,你何必去把盛军招惹过来。如今该想的,是如何治疫,你可有了章程?”

图国皇帝:“母亲连衡州起了疫病都知道。”

孙太后定定看着他。

图国皇帝脸上渐渐浮出焦躁和愤怒,甚至脸颊的肉都微微抽动几下。

他恨声道:“盛国加在我身上的耻辱,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盛国不是做梦都想拿回云朔吗?这回我就要看着他们自己把云朔扔开,再把疫病传回盛国去!”

说到最后,他声音里都带上了狠戾之意。

孙太后却说:“你也知道盛国对云朔有多执着。如果盛军不回撤,趁着疫病杀进城中屠城,你准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