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154)

作者: 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他很想把景聆从尉迟章身边拉开,可凭着他与景聆如今的关系,他又该用什么身份不允许景聆靠近那个危险重重的尉迟章?

时诩的目光沉了沉,心里生出不甘。

时溪跟在时诩旁边察觉出了时诩的不快,他摸了摸后颈,故意岔开话题道:“对了,哥,我今早已经派烽县的驿站将信送去各位大人手里了,如果他们愿意帮你的话,五日后便会到平康坊一聚。”

时诩倏然回了神,他重重地抹了把脸。家仇尚未报,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倾注在儿女私情上,若是来日他能够亲自手刃真凶,那到时候,景聆还会在吗?

时诩摇着头轻笑了一声,连他自己都无法保证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扳倒陈王,他若还要要求景聆一直当着自己,岂不是太厚颜无耻?

这些虚妄的东西,还是不要想了。

时诩微抿着唇目视前方,道:“好,辛苦了。”

而身后的马车之中,折柳将门窗整理得密不透风,忽然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交给景聆。

“这是什么?”景聆的手从薄毯中伸出,接过了折柳手中的信,一眼便认出了信封上是时诩的字迹。

折柳低声说:“今早我一路跟踪时溪,发现他去了烽县的驿站寄信,待他离开后,我趁着里面的信客不注意,便拿了其中一封过来,这是他给兵部侍郎的。”

景聆捏着信封来回翻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撕着信封,但由于时诩封边太死,景聆还是不小心撕坏了一点。景聆紧捻着皱了皱眉,但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她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时诩在心中一改往日风格,笔锋隽秀,用词委婉,颇有文人之风,只是再漂亮的词句也隐藏不了他藏在这封信之下的野心。

景聆轻声一笑,叠好信纸塞了回去,“他要开始查他父亲的案子了,咱们也得加快速度,不能让他抢了先。”

折柳轻点着头:“是。”

“这车嘉大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景聆微阖着眼,烦忧地揉了揉太阳穴,忽然就想到了同在御史台的尉迟章。

现在秦温还在千州处理公务,整个御史台都是尉迟章在管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派上用场了。

车队行了一日,赶在入夜前到达了盛安。

这时候正是夜市初开,盛安街道最繁华热闹的时候,贺迁与秦太后一早就得到了时诩今日归京的消息,在日落之时就与一众文武在安华门之外等候。

时诩立于马上,走在车马的最前端,城楼上彩灯高挂,还有不少百姓前来围观。

车队一到城楼之前,时诩便勒紧了缰绳,翻身下马,跪拜在贺迁跟前。

“多谢皇上对臣的信任,臣不辱使命。”

大魏常年被满丘侵扰压制,而历史的轨道终于在贺迁这位皇帝这里发生了转变,贺迁的心情极佳,他快步上前,扶着时诩的手臂道:“子定是此战的大功臣,快快请起。”

时诩被贺迁半搀扶着站起,他正色道:“此战的胜利非子定一人之功,舞阳侯世子夏侯铮曾在嶆城危急存亡之际前来支援,亦是功不可没。”

“此事朕也略有耳闻。”贺迁轻点着头,眼睛望向后面的车队,一眼便望见了歪七扭八地靠在铁笼中的于昊,于昊与贺迁相视也依旧嬉皮笑脸,甚至毫无礼数地朝贺迁挥了挥手,唇瓣开合着说了句:“嗨。”

贺迁的眼神顿时就沉了下来,他轻蔑的目光从于昊身上一晃而过,又若无其事地说:“咦,这夏侯铮为何不在行伍之中,他没有与你们一同来盛安吗?”

时诩解释道:“千州事务繁琐,阿铮被舞阳侯叫了回去。”

“嗯……”贺迁想了想,秦温现在正在千州查监察御史一案,还不知结果如何,但恐怕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可这夏侯铮又属实是个好苗子,若是被其父所累,大魏岂不是痛失人才?

而且时诩刚刚这番话,也显然是想把夏侯铮与他父亲夏侯烈分割开来朕何不顺水推舟,卖他这个人情?

贺迁沉思片刻,平和地说:“他是该来接受封赏的,朕这就下旨,传夏侯铮来盛安,朕也想见见他。”

时诩脸上露出一抹笑,他道:“皇上圣明。”

贺迁的唇角噙着笑,可一阵凉风却在此刻不合时宜地吹过,贺迁打了阵寒颤,伴随着喉咙里的一阵瘙痒,贺迁顿时掏出帕子捂着嘴咳嗽了起来。

站在贺迁两侧的沈愿与程卫的心当即提了起来,沈愿连忙把搭在手中的披风围在了贺迁肩上,程卫也满脸急色道:“皇上,外面风大,不宜久留,况且今日咱们不是已经在宫内给武安候设宴接风洗尘了吗?咱们还是快些回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