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雁(205)
两辆马车离开臻交后朝盛安的方向走了很长一段路,他们落宿在捷州的一个县里,直到次日清晨,时溪才单独骑上一匹马,先一步从客栈离开。
而余下四人,则前往客州,查探麻布的事情。
他们都明白,贺迁此次派他们出来,明里是查裴虎,暗中却是要将他背后的贺思瑾,以及陈王一党拉下水。此番若是只将裴虎的罪状呈给贺迁,怕是会在贺迁心里留下个办事不力的坏印象。
况且那批麻布又与将士的军服有关,这一回若是不彻查到底,下一回又会出现同样的事情。客州,他们势在必行。
景聆昨夜睡得晚,今早又被时诩从床上硬生生地拽醒,气得她直接往时诩脸上摔枕头。
她只觉得意识稍稍清醒的时候,浑身上下都痛得像是快要散架了一般,连眼皮都累得掀不起来。偏生时诩的精神好,围在她耳边唤来唤去,让她憋了一肚子的气。
一直到上马车了,景聆都没有动过一根手指,穿衣洗漱、吃早饭,都是时诩喂到她嘴边,她只用张嘴就是。
时诩背着景聆上了马车后,随着马车晃晃悠悠,景聆很快就抱着时诩的手臂进入了梦乡。时诩身上淡淡地香气像一双有魔力的大手,最能将她躁动的心抚慰平静。
第九十八章 客州
马车进入客州地界后,山下的稻田逐渐减少,更多的是麻田与桑田。
客州靠绣品出名,其丝织品更是远销海外。客州城中,布坊随处可见,走在路上,妇女小孩身上的衣服绣纹更是美丽精致。因此在客州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穿着新衣服走在路上,对你视若无睹的就是本地人,而从头到脚打量着你的,就是外地人。
从捷州到客州走了两日,程卫的心情显然豁达了不少。他掀起窗帘朝外面的街道上望了半晌,说:“昨日子定已经与我说了布匹的事情,只是客州的织锦坊这么多,我们总不能挨个去查吧?”
景聆靠在时诩肩上闭目养神,她道:“不用,既然是用来买盐的,一定是用了当地最好的布料,然后把劣质的麻布塞在中间,这客州最有名的织锦坊是哪间?我们就去那间看看。”
程卫微微颔首,认为景聆说得有道理。
时诩一行人在客州的客栈里休整了一晚,时溪与客栈小二打听了当地最有名的织锦坊,小二告诉时溪,在客州最出名的织锦坊有两家,分别的楚氏与姚氏。
次日,时诩与程卫便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两家织锦坊。
姚氏织锦坊在客州东边,临近城郊,织锦坊后面就有大片的桑树林。
昨日景聆特地将在臻交买的那两匹布送去裁缝铺里赶制成了衣裳,今天便穿着那身春蓝绸与时诩扮成了来买布的商人。
织锦坊的伙计一听景聆是来买布的,又看到了她这一身价值不菲的行头,顿时眼里放出了金光,连连吆喝着把景聆和时诩请进了门,然后带着她观赏着坊里的成品绸缎。
接待二人的伙计年纪不大,却难得热情,看了一圈后,伙计从小厮手里接过茶水,递给景聆,道:“夫人您觉得刚刚的那些如何啊?”
景聆悠然自得地吹了吹茶面上的热雾,抿了一口茶水,淡淡道:“不愧是客州第一绣坊,面料自然是没得说,但我总感觉花样有些过气了,有没有新颖一点的?”
小伙计对上景聆的双眸愣了一瞬,连忙道:“有,当然有。夫人真是好眼力,刚刚那些有许多都是去年风靡盛安的花样,今年我们这里的绣娘也设计了许多新的花纹,我这就带您过去看看样布。”
“好。”
景聆自然地把茶杯递给时诩,二人跟着小伙计进了后院。
刚掀开帘子,景聆就嗅到了一股晾晒植物发出的清苦味,景聆跨出门槛,抬眼一看,原来后院里正晒着苎麻。
景聆道:“你们这边,还卖麻布?”
小伙计朝院内看了一眼,道:“这些不是卖给别人的,是用来给我们自己做夏衣穿的。”
“辛苦织出来的是绸缎,身上却穿着麻布衣服。”景聆看着伙计瘦高的背影道:“你们真是不容易。”
伙计顿时放慢了步子,他叹了口气道:“我家老爷好歹还会送布料给我们,听说那边的楚家,没日没夜地织布,却连麻布都不给人家送,我们这儿都算好的了。”
“夫人您想想,那都不给人一点休息时间,能织出好东西来吗?还是我们这边的布料更好。”伙计又道。
景聆不禁扬起一抹笑,绕来绕去,这小伙计还在自卖自夸呢。
景聆跟着小伙计走到了织布房前,小伙计说里面热,便让景聆在外面等着,他进去拿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