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233)

作者: 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陈王捏了捏下巴,长臂一挥道:“直接让武安侯撤兵回盛安吧,这仗根本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奏折的一角被贺约合捏得折起,陈王见他闷着不作声,当即沉声道:“怎么,皇上不愿意?”

陈王的声音如千年寒冰一般,贺约合顿时浑身一颤,摇头道:“朕……朕没有……朕只是,朕只是有点饿了。”

贺约合恐惧地笑着,扭头便拿起毛笔,在奏疏上颤抖着写着自己的意见。

陈王看着贺约合胆小又听话,倏地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他拍了拍贺约合的肩膀,起身道:“既然皇上饿了,那臣就叫人做点吃食来。”4

第一百一十二章 借兵

朝阳初升,一声瓷杯的碎响唤醒了武安侯府的清晨。

紧接着,便是程卫的大声呵斥:“子定在前线日夜苦战,皇上却让他退兵,皇上今年九岁,也不是不知事的年纪,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简直是荒唐!”

夏侯铮刚下朝回来,就把皇上让时诩退兵的消息告诉了景聆和程卫,程卫自然是怒气冲天。

景聆喝了口茶宽慰道:“这件事情也赖不得皇上,程大人您也说了,皇上今年才九岁,陈王现在日日都陪在他身边,他能自己做多少主?”

程卫气消了些,他扶额坐下,轻声道:“抱歉,我失态了。皇上以前被太后娘娘养着,我也见到过他几回,他从小就怯生生的,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现在看来,他这些性格倒是很合陈王的意。”

折柳端了早膳进来,夏侯铮和程卫都是吃的面,景聆最近胃口不佳,折柳便交代膳房里熬了百合银耳粥,又做了些甜口的点心。

景聆舀了一勺粥在唇边轻吹,她看向夏侯铮道:“先前陈王特地没有把新帝登基之事告知嶆城,但看子定如今的反应,想来他已经知晓了盛安的情况。”

“是,况且我认为子定绝对不可以撤兵,这一次必须要把满丘人打服了才好。”夏侯铮垂眸说着,突然抬起头,他道:“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想偷偷带兵去嶆城,支援子定。”

“可盛安的兵马带不出去。”程卫当即给夏侯铮泼了一盆冷水。

景聆端着温热的粥,指尖在碗底轻磨,她想了想道:“只要是有足够的兵马就行,又何必是盛安的兵马呢?”

程卫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夫人的意思是……”

景聆看向夏侯铮,道:“你是准备去礁川找赵大帅借兵吗?”

夏侯铮粲然一笑,点了点头,“嗯。”

景聆放下了粥碗,淡然轻笑,“赵大帅是忠义之士,借兵驰援嶆城,想来他是乐意的。只是你去借兵的话现在就可以动身了,到时候皇上的圣旨若到了礁川,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另外……”

景聆看向一旁瘦了许多的程卫,对夏侯铮道:“你把程大人还有太子一起带去礁川吧,到时候借到了兵马,程大人你就与阿铮一起去嶆城,带着那道圣旨找子定。”

程卫思忖片刻,犹豫地说道:“让太子待在赵家,安全吗?”

“所以我才让阿铮赶在圣旨到达前前往礁川。”景聆没有与赵其打过交道,只能用看待寻常人的眼光来揣测赵其。

她看上去胸有成竹,继续道:“只要赵大帅肯借兵,那么在陈王看来,他就是与我们站在同一边的了。”

“这样,赵大帅就一定会帮我们……”程卫顿时喜形于色。

夏侯铮三两口就塞完了一碗面,连嘴都来不及擦,便起身道:“事不宜迟,程大人,我们这几前往礁川!”

程卫:“好。”

临走前,夏侯铮看着景聆略显担心。

他道:“盛安危机重重,夫人要不要与我们一起离开?子定在嶆城,一定也想你了。”

凉风吹起景聆的发梢,她微眯着眼眸,把头发挽到耳后。

景聆摇头道:“不了,你们此次一走,此前的行踪必定会引起陈王的注意,我是子定的夫人,武安侯府需要我。况且……”

景聆淡笑着摸了摸肚子,她说:“我现在也不宜舟车劳顿,到时你们此去,要注意安全。”

夏侯铮道:“夫人放心,我们一定会平安到达礁川,然后带着援军去嶆城支援子定,把满丘于昊打得落花流水!另外,夫人的信,我也会交到子定手中。”

景聆满意地点头:“好,那你们快些出发吧,别耽误了时辰。”

夏侯铮和程卫向景聆点头示意,程卫道:“夫人保重。”

藏在程卫怀里的贺暨也钻出了个小脑袋,朝景聆挥手:“表姑再见。”

言罢,二人即刻扬鞭出了盛安西边的安华门,离开了盛安。夏侯铮与程卫一路快马加鞭,第二天傍晚就赶到了礁川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