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52)

作者: 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景聆的笑意凝在了脸上,她低垂着眼眸扫视着桌上的菜品,道:“皇上自有皇上的想法。”

秦太后意识到自己的话让景聆不舒服,连笑道:“罢了,咱不说过去的这些事情了,对了聆儿,昨日满丘使者送来信件,阿眠要回来省亲了,今日动身。”

“阿眠姐?”景聆抓着衣袖的手倏然松懈,望向太后的脸上冒出欣喜。

净瑶公主贺眠,是秦太后的女儿,大魏长公主,贺迁的姐姐,五年前被兆丰帝送入了满丘国和亲,嫁给了现满丘汗国的国王,成为继王后。

秦太后轻点着头,她也已经有五年没见过自己的女儿了,她对贺眠的想念并不比景聆少。

秦太后道:“从满丘到长安最多二十五日脚程,今日皇帝已经下旨让礼部着手准备了。”

景聆喜形于色,与秦太后聊起了小时候的事情,二人一聊就聊到了正午,景聆吃过了午饭才出了宫。

景聆心里欢喜,在这之后的日子景聆每一天都在期盼着贺眠早些到来,可不知道为什么,离贺眠归京的日子越近,景聆就越是感到不安。

六月初八,一场暴雨席卷盛安,与雷电相伴而来的,还有贺眠的省亲车队在夏州境内被土匪所劫的消息。

建升帝顿时震怒,自大魏建|国以来,各州匪患一向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而此番夏州匪徒竟敢劫持公主马车,这简直都是在打朝廷的脸!

建升帝当即派遣武安侯时诩率领八百精兵前往夏州剿匪,救回净瑶公主。

待在镇国公府中的景聆听到这个消息如雷轰顶,她来不及多想,换上了当时在北宁府受训时的劲装就独自策马跑去了春明门,趁乱混进了那八百兵士中。

夏州离盛安并不远,可这绵绵不休的瓢泼大雨就跟一条无形的铁索一般拉扯住了兵士行进的脚步。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他们才刚出到了扬山脚下,没有办法,时诩只好寻了间破庙,让那八百兵马在庙中休整。

军中的伙夫就地开伙,景聆就跟刚到北宁府时一样一个人所在阴冷潮湿的角落里,看着时诩和荣英给庙中的大佛敬了几炷香。

许是因为到了山里,这大风一刮、大雨一下,夏日的暑热就消了大半,许多小兵便拾了些柴火在庙中生了火。

景聆一个人缩在角落里,面前的火堆旁围满了人,她只能从缝隙中看到那火堆里烤了红薯,想到自己出门时都没来得及吃饭,现在倒也饿了。

可现在不是计较一顿饭的时候,她只想把贺眠就出来。

景聆坐在稻草堆上抱着膝盖,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催得她发困,她慢慢眯上了眼,直到她嗅到一股烤红薯的香味。

第二十五章 照眠

景聆猛地睁开眼睛抬起了头,一个长相淳朴的兵士拿着一个滚着灰的烤红薯递到了景聆眼前。

“小兄弟,快趁热吃了吧。”那兵士笑眯眯地说道。

对于此刻饥肠辘辘的景聆来说眼前这热腾腾的烤红薯就是莫大的诱惑,她看了看那兵士真诚的脸,才伸手将烤红薯接到手里,她道:“谢谢你……”

景聆刚从迷糊的睡梦中醒过来,脑子里也是又晕又乱的一个状态,发出的声音也是最原始的。

那兵士似乎听出了什么端倪,他眯着眼凑近景聆的脸看了看,他“嘶”了两声,道:“你是我们的人吗,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啊?”

景聆捂着红薯一愣,朝旁测的黑暗里别了别脸,若是只面对着这兵士一个人,他还能勉强忽悠过去,可这兵营里个个都是爱看热闹的,很快,围坐在景聆前面的那堆人就围了过来。

景聆霎时紧张起来,抓着红薯的手也渐渐捏紧。

十几双眼睛盯着景聆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都说没在营里见过她,直到一个大嗓门的矮个子说了声:“咦,这不是个女娃娃吗?”景聆缩在角落里抿着唇,周围已经被围得密不透风,时诩迟早会发现自己。

与其被这群人像罪犯一样丢到时诩跟前,倒不如自己先开口,现在已经走了这么远了,时诩总不会让自己跑回去吧。

景聆紧攥着手,指尖轻磨着掌心,她下定了决心抬起头,沉声道:“我找时子定。”

“她说什么?”人堆里闹哄哄的,一个小兵问道。

那个给景聆红薯的小兵道:“她好像说她找大将军。”

“啊?”小兵捂上了嘴作震惊状,“这姑娘眉清目秀的,不会是将军的相好吧?”

人堆里当即就炸开了锅,什么悲戚的爱情故事都被他们说出来了。

然而还不等这些看热闹的小兵跑去找时诩,人群后就传来了熟悉的呵斥声:

“都围在这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