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雁(69)
时诩揉捏着那个鼓囊囊的香囊不由自主地扬起了唇,记得他从前最看不惯的就是景聆这副看谁都低人一等的矫情做派,可现在看来,他竟打自心底地感觉有几分可爱。
最后时诩还是回了自己的房间。
午夜,黑云密布,星子漫天。
阿绍被几个小兵扶回了营房,吹了一路的冷风,他的酒醒了大半,只是身体依旧瘫软不听使唤,他明明记得,那酒没有这么烈的。
阿绍胡乱嘟囔着一头扎进了床上,像条蚯蚓一样又缩又爬,身上的被子盖了又掀,来回折腾了许久才终于找到了一个舒服的睡姿。
杨骁就住在阿绍隔壁,听到动静后便沉着一张脸走了出来,身上的气压极低,从阿绍房里出来的两个小兵看到杨骁,连忙行了军礼。
杨骁朝漆黑的屋里看了一眼,漠然道:“阿绍今天去哪了?”
一个年纪尚小小兵道:“我们是从暖香阁把阿绍哥接回来的。”
“暖香阁?”杨骁一边念着,眼里闪过一瞬锋利。
两个小兵告退后,杨骁在栏杆边独坐了许久,盯着远方凹凸不平的屋檐,扶着烟枪吞云吐雾。
直到后面来人在他肩上披了一件斗篷,杨骁才拉回了思绪,朝身后望去。
“阿皎。”杨骁腾地站起,身上的斗篷随之滑落,他满目温情地看着眼前的女子,说:“你怎么出来了?”
乔皎捡起斗篷系在杨骁身上,说:“这几日转凉了,乘云你要多注意身体。”
杨骁把烟枪搁到一旁,随之握住了乔皎微凉的手,捧在手里搓揉:“外面风大,还是进去吧。”
乔皎轻轻点头,杨骁便揽着她的肩进了营房。
乔皎随口道:“阿绍今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他去哪了?”
杨骁扶着乔皎坐在榻上,拉过被子,道:“说是去暖香阁吃酒了。”
乔皎有些惊讶:“他自己一个人去的?”
杨骁摇了摇头,把热茶放到乔皎面前:“估计,是跟武安侯一起吃的酒。”
“武安侯?”乔皎更加吃惊,温柔的杏眼都睁得格外圆,“武安侯不是回盛安了吗?”
杨骁长长呼出一口气,思忖着道:“他没回去,我今天晚上还在东街见到他了,也是从万平坊里出来的。”
“啊?”乔皎顿时捂住了嘴,惶恐地说:“他不会……是察觉出什么了吧?”
杨骁看向乔皎,轻抚着她的后背,宽慰道:“阿皎你放心,即使是察觉出了什么,也跟我们没有关系。”
第三十三章 折冲
朝阳初升,夏州城的居民踩着晨露开了市,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景聆小时候在宫里待得久,睡眠向来浅。而客栈的隔音效果也不算好,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扰碎了景聆的清梦。
景聆拉着被子还想多睡会儿,可外面已经传来了声声货郎的吆喝,她只好作罢。
洗漱时,屋外便突然来了敲门声,她手里忙不过来,外面的人便直接推门进来了,景聆擦干净脸,转身便看见时诩正把包子和粥搁到桌上。
时诩抬头时看见景聆正在看自己,便笑着朝她招呼:“快过来吃早饭。”
时诩的殷勤令景聆感到不可思议,她挂上帕巾,缓缓挪步到桌旁坐下。
时诩也坐了下来,把粥碗递到景聆桌前,温声道:“快趁热吃吧。”
景聆端着青花瓷杯抿了口热茶,那日早上她醒得迟,醒来时时诩已经去忙活别的事情了,今日一看,这时诩倒也挺会伺候人的。
那粥已经不烫了,景聆吃了几口,说:“你今天去哪里查案?”
时诩咬着包子往肚里咽,说:“我约了杨乘云的副将,这孩子心大,我这两天从他嘴里零零碎碎地套出了些东西。”
景聆挑着眉微微点头,随意地说:“约他去万平坊?”
时诩拿筷子的手倏然一抖,景聆向来善于掩藏情绪,光看她的神情倒是比往日更加平静,只是她越不起波澜,时诩心里就越不安定;更何况昨夜,景聆还说了那样意味明确的话。
时诩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们今天去跑马。”
“哦。”景聆捏着勺子在碗里轻搅,心里生出的,是连她自己都没能察觉到的庆幸。
时诩看景聆只就着那碗粥吃,便把放包子的碟子朝景聆推了推,说:“你怎么只喝粥?”
景聆短暂地扫了包子一眼,说:“我不喜欢吃肉包子,腻。”
时诩的手僵在原处略显尴尬,也怪自己从前没注意这些,导致现在他连景聆的喜恶偏好都不清楚。
时诩收回手歉意一笑:“好,我记下了。”
景聆用余光瞥向时诩,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她感觉时诩的脾气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