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雁(71)
景聆娇憨一笑,轻蹭着说:“我还可以更坏。”
时诩脸色突变,伸手想要去抓景聆,可景聆却幸灾乐祸地挪开了身子,倒退着步子与时诩拉开一段距离。
景聆看着时诩从脖子红上了脸,她缓缓摇了摇头,指着未关的房门,说:“杨折冲该等急了,我先替侯爷去应付一下。”
话音一落,景聆便带着嘲讽的笑意进了屋。
杨骁惴惴不安地坐在桌旁,抬眼便看见了景聆带着笑意的脸,他没从景聆身后看见时诩,心里更加七上八下。
景聆给杨骁倒了茶水,递杯子时,景聆看着他无措的手,笑道:“杨折冲这么紧张做什么?我又不会吃人。”
景聆递完茶水便坐到了杨骁对面,杨骁一直盯着景聆身后的门,忍不住问道:“武安侯呢?”
景聆抿了口茶水,说:“侯爷有点事情急着解决,杨折冲若是时间紧,把话告诉我也是一样的。”
杨骁干干地笑了笑,他不愿意在景聆面前打开话匣子,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对比和选择的余地,他感觉时诩比景聆好对付多了。
景聆也看出了杨骁的顾虑,她垂眸看着茶杯中映出的倒影,暗自发笑。
既然他这么依赖时诩,那就等着时诩过来吧,看他能在时诩面前说出些什么。
二人默坐少顷,时诩才急匆匆地跨门而入。
“真是不好意思,让杨兄久等了。”时诩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没有不妥,像平时一样露出少年气的笑,坐到了景聆身旁。
景聆脸色平静,可眼神却别有意味,她指责道:“侯爷怎么来得这么慢?杨折冲都等急了。”
时诩登时面色泛白,可耳垂却红得发烫。
他不用看都知道景聆是在用怎样戏谑的神情看着自己,他索性没转过头,朝杨骁道:“抱歉杨兄,既然杨兄时间紧迫,那有什么话就尽快说了吧,免得误了杨兄的事。”
杨骁面对着一唱一和的二人虽然心生疑虑,可他很清楚,这远比不上自己要说的话重要。
杨骁一咬牙,下定了决心一般地扶着桌子站了起来。
他从桌椅间快速挪出,双眼在时诩和景聆之间来回扫视。杨骁长叹一声,突然跪到了地上,痛心疾首道:“侯爷,卑职有罪啊!”
第三十四章 告发
时诩和景聆在无意之间相视了一瞬,时诩连忙站起走到杨骁跟前,扶着他道:“杨兄你这是做什么?有话好好说就是了,快起来吧。”
杨骁紧紧抓住了时诩手臂上的衣料,微勾着的脑袋连连摆动,他连连叹息,说:“事关我夏州百姓,我杨乘云作为夏州府折冲都尉,早该将真相禀明朝廷,可夏州府腐败风气由来已久,终究是我懦弱了……”
时诩虚扶着杨骁,目光盯着他黝黑的后颈渐渐变冷,可声线依旧平静:“杨兄,此话怎讲?”
杨骁缓缓抬起了头,时诩便就着这个姿势把他拧了起来,时诩将他扶稳,道:“杨兄坐着说话就好。”
杨骁立在原地,神色微惊。
他体型高壮魁梧,少说也有百七十来斤,可刚才时诩拧着自己却跟拧个七八岁的孩童一样轻松;他并非没在军营中见过大力士,可时诩今年才十八岁,这力道未免有些恐怖。
杨骁脸色紧绷,时诩已经趁着他走神的空隙坐回了凳子上,景聆见他还在那里傻愣着,便开口提醒道:“杨折冲,侯爷叫你坐呢。”
杨骁这才回过神来,忐忑不安地坐了回去。
还不等景聆和时诩提醒,杨骁这回开口倒是快,这狭小的屋子令他待得百般不适,他已经不想再与二人周旋下去了。杨骁眉头紧锁,神色伤感:“侯爷您也知道,咱们这夏州背靠着鹿山,那徐渺在那山头上霸占了夏州二十余载,而现任的曹刺史是先兆丰帝二十三年做的夏州刺史,算来也不过十一年。”
“看来曹刺史是个品德高尚的好官啊。”景聆轻轻叩着带着余热的杯底,她望向时诩笑道:“不然这么多年来他这刺史府怎么会与黄云寨相安无事?曹刺史是读圣人书的人,想必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徐渺心悦诚服啊。”
时诩也轻笑,他看向杨骁,说:“那刚才杨兄所说的腐败之风又是怎么回事?”
杨骁不由自主地抓到了桌布边缘,叹气道:“如若曹刺史真如姑娘所说是个清官,我又何至于此啊!这么多年来黄云寨并非与夏州城相安无事,甚至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到城中干扰百姓,而曹青云更是与那徐渺沆瀣一气,官匪勾结坑取百姓钱财。”
时诩目光微沉,他前几天从阿绍那里听到过一些风声,却不明确。
时诩抿了口茶道:“你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