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笼中雁(91)

作者: 以鹅传鹅 阅读记录

景聆娇憨地笑着,说:“太常卿监管失职,放了心思不纯的人进来,是该罚的,不过,只罚一个太常卿,自然也是远远不够的。”

贺迁正色道:“朕知道你聪明,说说你的想法。”

“此次事件,虽是有人在背后故意谋划,但说到底,也是各司监管不力的责任,那阿聆就给皇上列举几个人出来,比如太乐令王益,宫闱令柳错,少府监瞿民。”

贺迁恍然大悟,这几个人都是与陈王私交甚笃的朝臣。

景聆接着道:“皇上大可借这件事,把那些平时玩忽职守的朝臣统统剔除,并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这个想法甚好!”贺迁眼前放光。

无论是陈王还是太后,这么多年来在朝廷中都有太多党羽,对付这些眼中钉,贺迁若是像处置高唤一样一步步拔除这些眼中钉的话,未免太过费时费力,而现在因为这一件事,就可以一次性惩治掉一批人,还能打了陈王的脸,岂不快哉?

“不过对于赵将军和杜将军,皇上同样也得做到恩威并施。”景聆道。

贺迁轻点着下巴,说:“这个事情朕心中也有打算,杜婴救驾不及时,也的确存在失职,但他是杜知衍的儿子,朕也不能罚得太过分。”

“皇上何不一罚一赏?”景聆淡笑着挑眉,“此番有过失的人多,但有功的人也并不少,比如杜仆射的长子杜琳。我昨日观察了一下麟德殿中的装潢陈设,其实有许多都是先皇时用过,然后翻新的,这可给朝廷省了不少银子,说来他也在户部侍郎的位子上坐了八年了,也是时候升一升了。”

贺迁再次点头:“可行。”

景聆说:“那赵将军呢?昨日郑少远和李房那番话,可是让赵将军受了委屈了,赵大帅现在都还在图兰山下与稷齐对峙,倘若昨日那二人的话传去了礁川,岂不是寒了礁川军民的心?”

“赵家嘛,朕也是想着给他们赏赐些金银。”贺迁道。

景聆微微摇头:“与其赏赐这些俗物,皇上不如给他们正需要的东西。今年礁川一带大旱,皇上不如给他们拨些马匹粮食过去,即使是不足以与稷齐人一战,却也能让他们安心地度过这个冬天。”

第四十三章 刺客

景聆从大明宫离开时正是午后,今日天气晴朗,太阳难得出来露一次脸,景聆走了几步路便感觉热了起来。

景聆拐入阴凉的长廊中,可巧的是,时诩也正从那条长廊里拐出来,二人撞了个正着。

两人都愣了一瞬,景聆看着前面是大理寺,便道:“刚从大理寺出来?”

时诩点着头与她并肩而行:“嗯,这不是在查那刺客是不是使用的赵家的剑法吗?整个盛安就只有我跟他交了手,便传我过去问了几句话。”

“如何?”

时诩道:“我如实回答了,况且,练赵家剑的人都有个特征,就是右脚脚跟容易磨损,大理寺都已经验出来了,这口大锅啊,赵家是难躲了。”

出了宫门,二人一前一后地上了马车。

景聆一进马车,就翻出了之前落在马车里的折扇,一边扇着,一边擦着额角的汗。

马车动了起来,景聆掀起窗帘,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官员,轻叹了口气:“盛安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杜府离皇宫不远,沈晏为了避嫌,进杜府审查的都是由吴间带领的刑部官员。

景聆望向时诩,笑道:“侯爷,眼下正有个让你在皇上面前立功的机会,不知道侯爷愿不愿意抓住这个机会。”

时诩微微挑眉,微抬的下巴露出一股傲气:“你说。”

景聆放下手里的窗帘,说:“眼下皇上正为这事儿烦得焦头烂额,我今天去打探了太后的意思,太后是好面子的人,自己的寿宴出了这档子事,若是没个满意的交待,太后这一整年心里估计都过不去。”

“继续。”

“这事儿吧总得有人做替罪羊。”景聆的眼睛被从窗户缝隙中透过的阳光照得清透,“赵将军,动不得,杜大人,也动不得,陈王,更动不得。”

时诩轻捏着下巴,在脑中寻找一个合适名字,“那你的意思是……”

“替罪羊不就有个现成的吗?”景聆狡黠地轻笑,“大理寺里,不久躺着一个吗?”

“你是说……那个刺客?”时诩倏地抬起了眼,他轻点着下巴思忖了少顷,忽然笑了。

死人的嘴说不了话,可他既然曾经存活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景聆与时诩一拍即合,她道:“现在的证据对赵家是最不利的,我们得先借助这个刺客,帮赵家洗清嫌疑,这样,才方便皇上走下一步棋。”

时诩轻轻点头,当即就爽朗地应了下来:“好,我现在就去礁川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