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姬难养(171)+番外
林染做一个简单的木架,晚上挂在不烧炕的西厢房,白天拿到廊檐下。
挂个二十来天,可以收回陶罐放着,抹的盐多,保存很久都不坏。
羊肉同样一部分切片炸熟,存在羊油里,另一部分抹盐风干。
羊脊骨和猪骨一样,砍成一块块,加盐放大陶釜煮熟。这么冷的天,放一周都不会坏。
每顿拿几块出来,不管是炖酸菜,还是炖萝卜,味儿都不错。
林家吃不了这么多骨头,照样送一大盆到林朝霞家。
积酸菜、腌肉用了大半陶罐的盐,几乎是往年一家三口一年的用盐量。
林秀菊忙去看另外三陶罐盐,庆幸自家用盐不花钱。
接下来,瞅着太阳出来的日子,赶紧拆洗床单被子。
白天晾在院子里,太阳晒一天,晚上屋内拉根绳,有炕的热气烤着,两天两晚干的透透的。
腊月二十四,扫尘。
外头飘着雪,场院和院子暂时不管。
林家新盖的砖瓦房,墙角还没有蛛网,林春兰仍扎了干净的长竹扫把,处处都扫一遍。
桌子、柜子、箱子、椅子和大大小小的陶罐、竹筐、簸箕,包括门窗,则由林染和谢韵仪用抹布仔仔细细擦干净。
扫尘即除晦,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林染和谢韵仪都做得很认真。
腊月二十八,晴。
林染和谢韵仪去县城,买了四只鸡,一桶鱼,十斤瘦猪肉回来。顺便还拉回来两组木架,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陶罐,一口大缸。
空间里也多了一组木架,新买的陶罐摆在上面,还添了两个大陶釜。
加上不久前得的木工工具箱,林染和谢韵仪写字用的桌椅,空间小屋看起来跟杂货铺似的,床是放不下了。
“你家做什么的?”陶作的掌柜记得林染。这姑娘近半年动不动就来买陶缸、陶釜和陶罐。
林染语气淡定:“我家用不了这些,帮村里人拉回去的。”
掌柜的这才不觉得奇怪。
二十九,炸年货。
夜里大雪就开始纷纷扬扬,但不影响人在屋里炸年货。
一整天,林家厨屋都往外飘着油香肉香。
瘦肉剁成肉泥,拌好姜末盐和香料,加鸡蛋搅拌上劲。虎口一捏,一个圆子出现,用木勺舀进油锅。
小火炸到肉丸子浮上来,表皮微黄就是熟了。
全部炸熟,再烧大火,迅速复炸。
这样炸出来的肉丸子外焦里嫩,林染等不及放温,先往嘴里扔一个。
太香了!
就算这几个月天天有肉吃,肚子里不缺油水不馋肉,也禁不住炸肉丸子的肉香诱惑。
谢韵仪给阿娘阿妈嘴里各塞一个,再给自己一个:“真好吃!”
她吃过炸肉丸,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炸肉丸!
好像,只要是阿染做出来的饭食,就没有不好吃的!
两只小黑狗,黑云和黑羽,在谢韵仪脚边绕来绕去,不停的哼唧。
谢韵仪好声好气的跟它们讲道理:“你们还小,吃不了哦。”
阿娘阿妈在身边看着,她可不敢给黑云黑羽吃肉丸子。
这样想着,趁肉丸子还热着,谢韵仪又给阿娘阿妈和自己各喂一颗。
林春兰和林秀菊在一旁擀面片。
加了猪油和糖汁的面团擀薄,切成菱形块,林染放锅里炸。
粮食遇到热油,又是另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香味。
面片在锅中鼓起变黄,谷物被油脂烤熟激发出的香味儿,闻着就叫人满足。
林染捞出来一锅,谢韵仪夹起来一片吹了吹,用手背试了试,不烫了,喂给林染。
林染顿了顿,张嘴吃了。
林春兰和林秀菊忙道:“阿清先吃,阿娘阿妈忙完再来吃。”
哪能一直让儿媳喂呢,跟小孩儿馋嘴似的。
林秀菊这会知道林染为何要买那么多油了,炸完肉丸子和麻叶,锅里的油下去一大截。
肉丸子咬一口满嘴油,却不觉得腻。麻叶酥脆甜香,吃起来就停不下来。
“阿娘阿妈活了半辈子,这还是头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美味。”林春兰感叹,“前几天炖羊脊骨吃到饱,我还说再没比大肉好吃的东西了呢。”
林秀菊:“有银钱真好!”
不过,*她们手里有银子也不敢这么花。花也只是买肉炖肉,不像女儿儿媳,做饭食的花样多得数不清。
林春兰再一次庆幸,自家住得离村里远,香味儿飘不过去。
若不然,这么香大半天,全村的孩子们,都早就聚在门口流口水了。
换了她是村里人,也要背地里酸得吃不下饭,骂不顾别家死活。
煮熟吹干的黄豆拿过来,先小火慢炸几分钟,再大火复炸,捞出来后撒上盐。
炸了大半天的油,最后只剩下一陶碗,留着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