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钳工[六零](109)

一听这个需求。

红旗厂这边就有非常轻的叹息声,温东鸣遗憾:“咱们的天车只有十吨。”

大型模具的加工,必须要有天车。

要用天车把整块钢材料吊起来,并且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样才能进行模具的立体加工。

要做20吨重的模具,就必须要有能吊起20吨重原材料的天车,理论上甚至应该更高。

“大家伙”

林巧枝却不可避免的想到自己钳工生涯里见到的第一个“大家伙”——那个能载60吨重量的矿用自卸车。

那里好像就有非常大、非常重的模具。

可有那么大的天车吗?

林巧枝想不起来。

她没有在那个梦里使用过天车,她只是在一个个车间锻炼锤功,练习基本功。

可做了这么久的钳工,她对车间大小、构造、布局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一间间车间,不像有那么大天车的样子!

20吨重的模具啊。

故障率高的话,说明复杂度应该也不低。

那该是多少外汇?

她没忍住问王柏强:“会不会并不需要20吨的天车,就能做20吨的模具?”

商务部干事热情地领着金发碧眼的外商继续往前走,陪同翻译的胡开记听到她这句,侧头看过来。

第35章 林巧枝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胡开记对这个来自红旗厂的年轻人记忆很深。

她很聪明。

如此年轻, 就有了让人惊艳的履历。

他将翻译工作简单交接一下,往这边走。

正好听到红旗厂展位里的讨论声。

“没有20吨的天车,连原材料都吊不起来, 移动不了,怎么进行加工?”刘国友道。

还是精细加工。

连在操作台上完成的模具加工, 都需要台虎钳这类夹持工具固定夹持。

要知道复杂模具, 是需要四面八方都有足够灵活的角度、足够宽敞的空间来进行操作的。

“你是有什么想法?”王柏强紧眉思索一番,看向她。

林巧枝其实也没个明确想法,咬了下唇:“咱们业内传统的制作方法,确实是在一整块型材上加工完成。”*

连课本上也是这么教的。

但既然人家能做,她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肯定是有办法的!

但10吨承重的天车, 只能吊起10吨重的原材料。

人家要求的模具却足足重20吨。

“拆开来做。”

林巧枝这想法冒出来,心“嘭”地重重一跳。

她都觉得自己大胆,捏住指尖:“咱们有没有可能化整为零,拆开做完, 再组装合体?”

胡开记靠近的时候,正巧听到这里。

外行就是比较容易被带歪, 一个想法出来, 就觉得“惊为天人”

好像感觉“这一听就能行”

他眼睛都明亮了三分,端着接待的礼仪,按捺住心情,只是步伐紧凑了不少。

“温厂长。”

温东鸣抬头,松开眉头,朝他笑道:“胡同志怎么回来了?”

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同志关系是要搞好的。

展位的各个单位,几乎没有一个单位有能力与19个国家来的国际友人交流。

因此, 他们很难主动去推销自家产品。

只能等外商过来,用他们自己带的翻译交流沟通。

再一个, 就是靠商务部和外交部接待的同志。

他们可以和外商沟通,了解国际友人的需求,然后引导、介绍、推荐。

负责这项事宜,自然也承担起一定的任务。

胡开记的压力也非常大。

他压下情绪,笑着说:“我刚刚听小林同志的想法就很不错,之前咱们沟通过,红旗农械厂技术工人水平也是不错的。”他铺垫两句,就直入主题,“如果我们能把整块模具拆分成几个部分,逐一攻破,最后再组装起来,是不是也能完成这个20吨的模具?”

刚刚在前面好几个厂,就是因为天车承重不够,车间场地不允许这两个硬件困难,无力承接这份订单。

当解放厂也表示困难后,他明显感觉外商的热情下降很多。

这么一个价值保底10万元的订单,眼看就要丢了。

胡开记心中急迫。

温东鸣给他递了一杯接待用水:“胡主管,我们都想尽力拿下外销订单。”

“只是,从没有人这么做过。”

况且,20吨级复杂模具属于高端产品了,他们全国所有重工大厂加在一起,年产能也不足百套。

经验也非常少。

胡开记许是被婉拒太多次,忽的心里升腾出一股气,不知是气自己,还是气他们如此无能为力。

他手拍了拍桌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咱们创造条件也要上!咱们拿小米加步枪把敌人赶出去,难道就有先人成功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