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钳工[六零](144)

只是,他这话才说出口,他背后一个刚刚参加完青年组比赛回来的年轻人,脸都绿了,忙上前低声在旁边打算跟他说点什么。

王柏强却是不等他说完,直接拍拍林巧枝的后肩:“也只是拿了青年组的第一名而已,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他打发林巧枝继续去工作了。

陶正宜:?

然后只剩下陶工呆立原地,很是茫然,怀疑是不是自己耳朵被刚刚出故障的机器轰隆震出后遗症了。

王柏强像是打开了什么开关。

从原来的拿林巧枝刺激学生,变成拿林巧枝刺激这一个个组——谁说进了项目组,技术就一定落下的,看看人家!!

连对上技术组,都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林巧枝连拿了第一名的兴奋和得意,也都默默转化成脚趾抠地。

她觉得王工这毛病,得治治。

问题很严重!

连从厂办那边更新了工牌,看到三级工45.11元的工资,都冲淡不了她想暗杀王柏强的蠢蠢欲动。

当初在学校到底是谁起的头,谁带起来的这个歪风邪气?

***

随着供销社的层层分拨,加印的新书也逐渐流入市场。

然后,加印的书又迅速被饥渴的市场全部消耗吞掉。

河南。

这个种植大省,本就是对拖拉机需求最旺盛的省份之一。

假如说,在丘陵山地能发挥出60分威力的柴油机和拖拉机,在河南,尤其是豫东大平原,能发挥出超过百分之两百的效率。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对农民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时候一台铁牛,能顶的上一个村的劳动力。

“湖南的雨季啊?”

“这不对啊,怎么每次一有小窍门,有要注意的,全都是讲湖南!!咱河南呢?”

他们是种的粮食比湖南少了?还是买得拖拉机比不过湖南的兄弟?

这书怎么还偏心呢!!

这一声可说到人心坎里了。

“对啊!!不仅连湖南的雨季都替他们考虑好了,怎么还替他们24小时不停排洪排涝、抢收抢种这些之后怎么弄都讲了?”

尤其是每次听人念到“湖南可能×××,如果湖南遇到这个问题,首先考虑×××”诸如此类的话,他们都竖起耳朵。

屏着气专注地想听听看,到了他们河南会怎么样?湖南有雨季那些问题,难道他们河南种田就一帆风顺了吗?头疼的问题也多着呢!

结果说完湖南,就没了!

没了!

怎么就没了呢?

他们也想知道他们河南这地界遇到的问题怎么应对,也想有人细致贴心地把处处都考虑好啊!

河南人质朴,同样也是在抗战时打光了家底。

没了家底自然就穷,对自家拖拉机宝贝得不行,恨不得放到心尖尖上。

用狠了怕它累坏,磕了碰了比谁都着急。

谁家娃儿要是敢对拖拉机调皮,那遭殃的肯定是娃儿的屁股。

这就好像老人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子,什么都想给他最好的,结果送到学校里,人家老师对隔壁村那娃教得细心,自家小孙子怎么看着跟路边野草一样?

这能忍吗?

不能啊!!

“兄弟们,咱们河南种粮食可不孬,这讲拖拉机的书,怎么也不能只体贴湖南,不替咱河南多考虑考虑,你们说是不是啊!!”有心疼自家崽的农民兄弟揭竿而起,站在拖拉机上大声抗议。

“就是!”

“而且就说距离远近,河南湖南都是和湖北挨着的,可不能偏心眼。咱们也写信去问问这出版社,我看这书头就写了也有别的村去讨说法,还成了!!”

他们一群人气烘烘去找村干部。

村长又把这股“怎么还偏心呢”的气带到大队公社。

大队公社去县里开会的时候,又把这股劲儿带到县里。

这就跟那火星子似的,一下就燎开了。

还有一颗红心的老干部,端着红皮笔记本,穿着解放鞋,下班了还到处帮农民兄弟写信——“让这出版社出书讲一讲啊,讲讲咱们河南啊!”

他们的拖拉机也宝贝着呢!

出版社收到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

堆成一座座小山。

占满了出版社的每个角落。

一点也不愧他们在书里加了许多诱导……吸引读者来信的小心机。

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一边骂出版社不做人,光知道偏心湖南,一边又赶紧催促出版社再多出点细致点的、针对他们当地的问题,更有不少书上没有讲到的小毛病……如山的信件,彻底把出版社之前紧绷的气氛冲散得无影无踪。

他们出版社,现在是受人民群众拥护的!

柴主编神采奕奕地从办公室里走出来,避开没地下脚的路,扬着手里一叠票喊:“小玲,明天的火车票,你行李收拾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