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钳工[六零](356)

祁尤见状,向旁边的人点点头,自然有人将单根引燃管放到会议室前面。

又有一根放到林巧枝右手旁空的位置上,约莫水桶大小的一个部件。

一个身穿工装的技术工人被推荐出来,走到前面,介绍道:“6Y2型机车是1960年我们中国铁道部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进口的首批电气化机车。”

没有听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林巧枝研究这款机车的时候,自然好奇这个2的前序1,她了解到当年中国曾经仿苏联的 H60 型电力机车,制作过的第一批电力机车就是6Y1 型,只可惜因为工业基础薄弱,发现很大的技术缺陷,机车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最后还是只能选择法国阿尔斯通的技术。

“目前这款机车很多技术我们已经吃透了,但是比较关键的核心部件,还是要从法国进口……比如我面前的这个引燃管,作为交直流转换的核心部件,依赖汞蒸汽的电弧导通,对制造工艺和维护要求极高。”

“我们至今也无法自主生产。”他说起来有点难受,“现在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前两年法国已经逐步淘汰引燃管技术,现在相关的部件已经停产了。”

“我们不得不面临零部件断供的风险。”

赵振云抬头问了一句:“我们还有多少引燃管储备?法国方面还有多少库存?应急预案这方面应该有提前准备。”

“我们是有这个意识,但储备也确实不多。”祁厂长苦笑一下,“赵局你有所不知,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个型号的引燃管很容易发生逆弧故障,会导致整流效率下降,甚至直接整个设备烧毁。而且,引燃管本身的寿命就不长,需要频繁更换。”

赵振云看向他:“完全依赖法国进口?”

祁厂长点头。

赵振云明白了,示意继续。

有时候不需要说得太明白,缺粮缺子弹谁不惦记多囤一点?储备不多,多半还是受国际形势和技术封锁影响,供应不稳定。

“再一个,6Y2型机车配备了再生制动系统,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制动能量回馈电网,但是实际使用起来发现,再生制动需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大幅增加了引燃管和牵引电动机的负荷,同时加剧衰减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介绍的技术工人花三五分钟,把最关键、最迫切两个问题简单说过,算作开场白。紧接着,尽可能仔细地给林巧枝讲了这个引燃管的功能配套,还有在整个机车中起的作用,讲完才回到位置上坐下来。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说来有点悲哀,人家已经落后停产了,但是我们的技术仍然达不到对方的水平。

这不是“卡脖子”,是咱们努力踮脚,都够不到人家的脚脖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大步流星地走开。

要是自我调侃一句,勉强能算是被“卡脚脖子”吧?

会议室内陷入了安静,目光不约而同投向林巧枝。

“先看看厂里生产设备,再看看6Y2型机车实体吧。”林巧枝依旧是平静镇定的。

正常的流程,遇到技术缺陷,都是想办法补上。为什么做不出引燃管?缺哪里就补哪里,就解决哪里。

比如缺高精度机床,就想办法补机床,或者用人的手工来弥补这部分技术。

比如缺图纸,就想办法设计出图纸,或者想办法买到图纸。

这也很好理解,顺着别人已经成功的道路,只是去追赶他们差的那一部分,总归省力安全一些。

但是林巧枝却有更好的思路。

因为机车,同样也是梦里非常常见且好找的机械设备。

那些奔赴某山区、某海岛随军的漂亮姑娘,都是要坐火车的!占比太多了,十个梦里九个都要坐火车。

她研究过更为先进的电气化机车,就好像已经学过奥数的人,再退回来看普通数学题。

所以,林巧枝想要直接略过常理的步骤,直接做全新的考虑。

符合当下生产条件的,符合新中国当下生产技术的。

就像是……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

她们不必,按图索骥。

第110章 大家有点意外地坐直身体。

林巧枝向来是简单直接的。

很多时候看起来十分亮眼的提议, 其实是基于她对技术的理解。

但简单直接其实也是有好处的,相比那些弯弯绕绕一团的东西,几乎没什么人能挑出毛病来。

比如现在。

一条直线追, 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追赶。

路被石头堵住了。

那就绕过去。

甚至绕路超过去!

林巧枝这个提议,大家都是有点错愕的, 互相看看, 却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原因很简单,这不存在什么讨论方案可行性的问题,可不可行全看林巧枝的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