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钳工[六零](440)

当胡开记带领的外贸工作组成员,通过一定巧妙的语言技巧,大力宣扬这份丘陵拖拉机配套宜机化方案之后。

此前铺垫的所有情绪,全部化为震撼的沉寂,又迅速翻涌出热浪。

而此时,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50多个。

名声在许多地区彻底打响了!

中国真的是对丘陵农田改造开发得最好的一梯队国家了。

因为丘陵地区的人,真的要依靠这些田地生存,靠它们产出来的粮食活命。

而在很多国家和区域,这些田地甚至一度是未开发区域。

用人力开发,不值得,用他们的话说,“值不了几个钱,产出挣的那点钱,还比不了请人工的费用贵。”

再有一些地区,也是有地貌、气候、风俗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总结来说,可以用“产出不值得投入”来形容。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人力是很昂贵的资源。

但无可否认的是,土地,绝对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的资源。

能生产粮食、产出农作物的土地,价值又不一样了。

“再造良田?”

“多少?丘陵地块的人工投入和粮食出产比例是多少?”

……

听到答案之后,只觉耳边尽是怦怦的心跳声。

好不容易从震撼中回神,又连忙追问外贸团队的工作人员。

“做好改造,这款拖拉机一天能在多少亩的丘陵梯田作业?”

“修整的投入是多少?”

“配套的农机呢?哪些作物的配套比较好?”

消息放出去的短短几天,世界各地区人心情已经从震撼,不敢相信,心生猜疑,到喉咙发干……

第149章 数不清的订单从全世界各地涌来

“怎么可能……”

在仔细阅读完中方给出的配套方案后, 很多人震惊的发现,丘陵地区的开发和利用,竟然真的到这个程度!

但激动也没有特别太久, 而是很快就冷静下来,积极联系国内的相关专业人士, 询问他们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到底能不能得到保证。

总不能真的只听中方空口白话?

而当各国相关专家拿到确切的数据之后,纷纷回复:“应该没有问题,即使达不到百分百,但七八成应该是能有保障的。提供的数据也很真实,给出的改造方案也是非常典型的几种情况。”

相当一部分, 还注意到:“这份方案署名的作者之一,您也应该清楚,就是主力制造研发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林巧枝女士。”

“是她?”

早早采购了这款全丘陵地形拖拉机的人也是有些怔愣,对各种专家发了什么论文, 出了什么报告,有什么研究成果, 其实大多实际使用者是不关心的。

但这次胡开记等人的宣传力度太大了, 并且给之前每一位采购者,都进行了联系,传送了电报,并且做了热忱的推荐。

对拖拉机使用者来说,都夸得这么天花乱坠了,心动的人真不少,观望有之, 但也不乏行动力强的!

不得不承认,机械化高的地方, 投入资金量大的地方,修整起来速度会快很多。

这一批有自己土地的国外农场主,率先完成了第一批改造。

莎柏琳娜看着员工呈递上来的数据,尤其是大幅度提升的操作机械化程度,点头:“另外的几块,也都按照这个方案,一并改造了。”

股东也看着报表:“我们公司的战略,都要做相关调整了,尤其是我们的面包相关主食产业,还有小麦酿造的啤酒。”又看向莎柏琳娜,“您这项关键投资,显然为公司提供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莎柏琳娜这项采购的投资,绝对是早期阶段的果断决策。

这家公司,也并不是从家族继承来的,而是她亲力亲为一手发展的。

现在,迎来风口了。

毕竟再要预订这款拖拉机,可就要排队等待了。

莎柏琳娜记得当初去中国看到的那位年轻中国姑娘,她喜欢和人合作,这样的经营理念,从未变过。

她记忆很深,当初那个落后国家的年轻姑娘,说她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拖拉机。

并且有足够的天赋和技巧,完全不逊于她的勇气。

她手指点了点桌子,示意主管农场方面的负责人做汇报。

站起来走到前面的,也是一位自信的女士,她语气昂扬向上的道:“根据瑞士联邦农业局近十年的统计显示,使用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小麦、大麦农场,平均产量会比传统的人工、或者半机械化农场高20%-30%,虽然是从平原地区取得的数据,但依旧非常有参考价值……”

“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农机可以有效地打破土壤板结,深耕后,小麦根系可更深扎,吸收更多养分,配合开沟机开沟,还可以有效改善排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育。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