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一片哄笑,而后又是一阵掌声。
林巧枝笑了笑,带着奖品高高兴兴地从另一侧下台去。
红旗厂的嘉奖大会还在继续,并没有为谁的掌声而停。
***
一连几天,厂办广播里都能听到嘉奖大会上被表彰人员的名字。
林巧枝也听了好几遍自己的名字。
她高兴了两天。
然后很快平静下来。
并不是她不高兴,而是清楚的认识到,她现在的水平还并不值得骄傲和得意。
她很幸运,因为梦境,提前品尝到了诱人美好的滋味。
但如果因此迷失,得意忘形,那她就太笨了。
最让她高兴的。
其实是家属院的新风向!
又有不少双职工家庭冒出来,在大家眼皮子底下“争做”思想进步的积极分子。
有的学着洗床单被罩,借口笑说:“这太重了,我力气大,帮衬帮衬。”
也有的拿着扫把和撮箕出来倒垃圾。
当然不乏假把式的表演,但依旧有不少女人,借着这个机会,一个个趁机支棱起来。
为了先进、为了荣誉,为了福利,为了分房……
哪一样不比面子重要得多了!
而且哪里就丢面子了?孟主任都说了,这是思想进步!
漫长大半年时光里,细水长流、潜移默化撒下的种子,悄悄生根、悄悄发芽。
终于在一股春风来临之际,在无声春雨滋润下,汲取力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伸展新枝桠,枝条向四面八方延伸,每一根末端都绽放出成簇的新芽。
做的人多了,有些事好像也就不稀奇了。
家属院的风气都一点点跟着变。
做家务,已经不是“被媳妇骑在头上”会被调侃笑话的事。
更不会稀奇到被人围观打趣。
在如今家属院的里,俨然变成一句句“思想进步”“心疼媳妇”“你懂什么”
真亦假时假亦真,说的多了,做的多了,有些想ῳ*Ɩ 法不免被悄悄瓦解。
林巧枝敏锐的察觉到这些变化。
她非常乐于看到这一丝丝吹进来的新风。
今年春天太美好了。
美好到即使死神的镰刀还高高悬在头顶,林巧枝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她选了一块铁料,着手开始制作铁牛55发动机侧盖板模具。
第19章 他震撼不已地问:“你这么快就直接打通了?”
在过去的一整个冬天里。
林巧枝把几乎全部的精力, 都专注的投入到技术练习里。
除了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休息了三天, 她每天晚上都在梦境里锻炼技术。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她自己一步步突破到更高的水平,才能在梦里学到更高层次的东西。
否则精湛技艺、高精尖的技术摆在眼前, 别说领悟理解, 甚至有可能意识不到那是好东西。
日日不辍的练习了整个寒假,晚上九小时,白天至少有七八小时手里握着工具,投入足够量的时间,她感觉进步得飞快。
林巧枝打算着手做铁牛55拖拉机侧盖板模具。
首先是要去领一块足够大的材料, 学校操作教室里给学生练手的材料,尺寸不够。
“来领材料啊?”仓库今天值班的李立山笑着接过批条。
林巧枝笑着:“李伯你看看。”
李立山登记着,看着材料单上对尺寸,大小要求明确的材料, 库管经验让他一下反应过来,有点惊讶道:“这是要开始做那个侧盖板了?”
“是侧盖板模具。”林巧枝纠正。
“哎都差不多。”李立山推了小推车过来, 他们厂自己做的, 又扎实又好用,“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装。”
他从仓库推了一小车铁料出来,有的是好的,大多是车间废弃的铁料,他提醒着:“这块钢材可不便宜,你得小心着点用, 要是报损太多,可就不能再领新的了。”
“我知道的。”
这年头钢铁不便宜, 国家勒紧肚子、咬紧牙关大炼钢铁,可不是用来糟蹋的。
要不然她早就开始做了,哪里还能等到技术一点点磨到如今水平?
林巧枝推着装满了铁料的推车,从仓库往学校走。
这条路,途经厂里球场。
两队十几岁的男生在打球。
“哐当”的一声,球砸在篮筐上,没进。
“哈哈哈赵松你这可退步不少,你怎么又忽然转性,不泡在学校练技术了?”
引得一阵哄笑,有人揭穿:“不会是怕了林巧枝吧?”
赵松抱着球小跑几步,在地上拍了几下,提声道:“谁怕了?”他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那是我懒得跟她比。”
懒得和她比?
路过的林巧枝差点噗嗤笑出声。
在新学期开学后,她就很少在操作教室看到赵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