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钳工[六零](79)

林巧枝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厂长。

厂长年龄不小了,名叫温东鸣。

据说他出生在战争严峻艰难的时刻,所有人都抱着亡国灭种的悲壮决心在打,他父亲是知名学者,当时怀着中华即使亡国也要留下文明痕迹的悲鸣在写史书,于是给孩子起名“东鸣”

在林巧枝心里,他一直都站在前面,宣讲课上,工会活动时,庆祝厂里有突破时,宣布重大决策时,一直都是稳重、威严、大气的。

没想到,还有这么和蔼可亲的一面。

厂里准备了一桌好菜,给他们接风洗尘,还真特意又让人去下了热干面。

林巧枝他们埋头吃着,温东鸣则在一边看他们带回来的资料,一摞摞的。

温东鸣不是技术出身,但是知识分子,从把路工请到厂里来之后,就一直在学习相关技术。

学了这么些年,自然也能看懂。

等他把王柏强写的核心那部分看完。

“柏强,你这想法不错啊,”温东鸣感慨长叹,又拍板,“这次我们先做一台样机出来看看!”

王柏强点头:“行。”

纸上的东西终究是纸面上的,做出来一台看看,才知道到底行不行。

温东鸣解决了心里一桩大事,又笑着看林巧枝他们。

看到林巧枝,就感觉脑子有点嗡嗡的,不由笑着对林巧枝说:“跟着王工出去辛苦吧?我可听说这火车上的时间他都不放过,还每天早晚有口头考问,答不好就要挨骂。翁工都跟我念叨好几次了,说你这天赋可惜了。”

林巧枝虽然自己选了王柏强。

但到底之前也就只有一个沙子撒在铁轨上增加摩擦力的想法,是不是灵机一动还说不准,但手上的天赋却是肉眼可见的。

温东鸣听人念叨得多了,也不免觉得可惜。

他级别比较高,还是老党员了,有些事也是知道的,就去年,国家就在他们几个省,征召能减少微米误差的钳工,去做长征一号的导轨器件,据说少1微米误差,就能减少火箭几公里的轨道偏差。

1微米啊,头发丝直径都有60微米,机械加工完全无法靠近的精度。

翁工良说得他都心疼,就是,哪里能由着年轻人自己照着喜好胡来。

林巧枝还没说话呢。

王柏强脸先黑了。

他也不争什么,把筷子放下,走到温东鸣那边,伸手找出一份他让林巧枝交的资料。

抽出来放在最上面。

他面皮绷紧,也看不出什么不高兴的样子,只说:“看看这个。”

温东鸣有点诧异地看他。

又转头看了看林巧枝。

才翻开那个小本子。

翻了两页。

他没忍住问:“这谁想的?”

对上王柏强的眼神,温东鸣抬手:“行行行,这话题以后不提了。”

之前分明还不在意的,出去一趟回来就舍不得了?

温东鸣得到了答案,还真是林巧枝,那个从小在家属院赫赫有名的小女娃。

现在也都还小呢,才十六。

他目光在林巧枝年轻的面庞上扫了两圈,又低头看了看,饶是他自诩这辈子见多识广,也没忍住愣然,据他所了解的,这应该是国外都没有的技术。

他问:“这有可能实现吗?”

这要是能做出来,可不得了。

第27章 停课潮要开始在江城蔓延了

有没有可能实现?

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

工业路上的探索前进, 就是这样艰难,尤其他们还一穷二白。

但林巧枝还是鼓起勇气对温东鸣说:“肯定会有实现的那天!”

会有的。

她又冲温东鸣灿烂一笑:“只要有您的支持。”

“哈哈哈……”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和他们当初撸起袖子参加革命一样, 年轻热血。

温东鸣高兴得眼角笑出褶子,看王柏强打趣道:“王工, 这可不像是你能教出来的学生。”

他倾吐着等待的心焦和迫切, 藏着一点点埋怨,“你可是出去实地考察这么多回,才终于肯松口给我准信的!”

王柏强不理他。

只说起申请厂里的资料的事。

温东鸣笑容一收,声音多了几分谨慎,问:“王工, 认真的?”

“再让路工和齐老一起看看。”

拖拉机是他们的老本行了,未必就不能走在前面。

干了这么多年,总不能连年轻人的心气都不如吧?

***

家属院。

林巧枝回到家属院,看着一栋栋二层红砖小楼, 感觉整个人筋骨皮肉猛地放松下来。

只恨不得往床上一躺,再打个滚儿!

不过得先去洗个澡。

把行李简单收拾了下, 村民们送的当地特产放在桌上。

她拿了洗澡票, 换洗的衣服,端着脸盆就往红旗厂里澡堂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