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673)

这次上海之行,他们一行人被政府部门当作港商,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

岳宁甚至还有幸与分管工业的副市长见了面,她当场保证,一定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搭建好外商与内地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全力服务好内地企业。

而他们未来的重要客户,就是电气总公司,未来电气总公司计划进口一系列先进设备。

乔谨行能够被提拔到电气总公司,负责设备引进工作,一方面得益于他自身出众的能力,另一方面或许也与他背后港城乔家。港城作为这些设备的进口转运地,此次岳宁前来,正是为了与他们对接。

聊过工作,吃过饭,岳宁搭乘崔慧仪的车前往J大拜访朱教授。

朱教授得知岳宁要带着那些帮忙翻译资料的港城学生一同前来,坚持要请大家吃饭。

饭桌上,胖强等人提起岳宁曾因帮内地翻译资料而两次被学校约谈,朱教授心中满是愧疚。

岳宁见状,立马显摆起自己顺着杆子往上爬的本事,讲述自己如何借此机会提醒校董们,港城大学应多招收内地学生,并加大对内地学生的资助力度。

说着说着,岳宁突然意识到,公司目前正缺少兼具机械专业背景和内地背景的人才。如果J大的学生前往港城求学,日后到公司工作,不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了吗?

她提出希望能在学校举办一场宣讲会,向学生们介绍前往港城读书的诸多优势。在朱教授的帮助下,宣讲会最终定在了今天下午举行。

第295章 介绍学校

岳宁从崔慧仪的车上下来,一阵寒风吹过,她连忙拉上羽绒服拉链。

穿着灰色毛呢中山装的朱教授已经站在雕梁画栋的校门前,岳宁快步走了过去,问:“明轩还没到吗?”

“时间还没到呢!小周从杨树浦过来,路远不好走。”朱老师说。

今天岳宁去乔家吃饭,周明轩和赵佳颖分别带队去两家工厂考察,周明轩负责市毛纺三厂的情况。

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是世界著名的纺织品生产基地,解放后这些工厂收归国有,至今仍占据国家工业的重要份额。

除了农产品和传统的丝绸工艺品等货品,纺织品是这个年代中国出口的主力商品。

一辆老旧的面包车缓缓驶来,车门被拉开,周明轩从车上下来,一下车他就打了个寒颤,赶紧裹紧棉服。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周明轩说。

岳宁笑道:“那不是还有十来分钟吗?”

三人一起往校园里走。几个学生骑着二八杠自行车飞驰而过。

“明轩,今天考察情况怎么样?”岳宁问他。

周明轩摇头:“不太乐观。不过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毕竟之前在粤城考察的几家工厂情况也不理想。”

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现在能接到的外贸订单也不过是些低端纺织品。这些产品价格低廉,生产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二三十年,管理水平更是相去甚远。

岳宁暗自叹息,要乐观才怪。这些企业在九十年代必将面临大规模改制,许多工厂会倒闭,引发下岗潮。想到这里,她只能安慰自己:我们尽力而为就好。看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它们都是世界贸易重新分工的受益者。在西方世界封锁时期,中国很难发展起来。现在开放了,只要抓住这个机遇,经济总会好起来的。

几个女生抱着课本结伴而行,频频朝岳宁和周明轩这边张望。岳宁主动挥手打招呼:“你们好。”

“你好。”

看着岳宁走远,女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这是谁啊?这么漂亮,这么时髦,不像是我们学校的吧?”

“我记得今天广播通知,下午两点在三号楼有个宣讲会,说是港城大学经济系的学生来交流。”

“学生来交流?交流什么内容?”

“什么是宣讲会啊?”

“要不去看看?长长见识?”

“好啊!”

……

岳宁跟着朱老师走进教学楼,来到阶梯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这几届的大学生年龄跨度很大,有人已经三十多岁,有人则长着一张青春稚嫩的脸。不过,作为大城市的重点大学,女生头上戴着花布头箍,扎着绸带蝴蝶结,男生也不全是清一色的蓝色工装,穿着各有特色。

岳宁转头看见黑板上写着“欢迎港城大学岳宁同学、周明轩同学前来交流“。

朱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请安静,岳宁同学是港城大学的学生,也是著名经济学家万博达教授的弟子。她不仅是港城和日本火爆的面馆'宁小厨'的老板,还经营着港城最豪华的酒楼'宁宴',同时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