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快穿:改变悲惨人生(103)
“小陆,你带她去饭堂吧,我留下来照顾小悦。”刘主任看着病床上的小女孩,让护士带着祝子期出去。
在陆护士的带领下,祝子期来到医院饭堂,这里是一个几十平大小的平房,里面有些昏暗。
“同志,你进去报刘主任的名头就可以吃饭了,咱员工饭堂有免费的饭菜,我还要去忙,就不进去了。”
陆护士站在门口简单给祝子期介绍一下,就回医院大楼了。
祝子期一脚踏进饭馆大门,就感觉浑身发冷,这饭堂太过潮湿阴冷,还隐约散发着霉腥味。
她顺着味道散发的地方找过去,最后被一扇门挡住了。
“咯吱”门从里面被推开,一个穿着工作服的胖阿姨推着车走出来。
“来,让一让,这里是员工通道,吃饭去旁边窗口打饭,不要在这里挡路。”
祝子期看着她身后黑咕隆咚的走道,味道更重了。
但她没进去,贸然闯入很容易被当成小偷。
这年代,粮食是最重要的,厨房就是重中之重。
走到打饭的窗口,原本有五个窗口,现在只有两个还开着,零星几个人在排队。
最左侧的窗口贴着免费的标签,排队的人较多。
祝子期过去看了看,饭菜既没卖相,凑近了闻味道也不香。
她毅然选择了右边的窗口,价格她不在意,只要饭菜好吃就行。
花了钱的菜就是不一样,祝子期在一堆土豆中发现几块瘦肉,就连紫菜蛋花汤里也飘着几缕鸡蛋花。
填饱肚子,祝子期没再逗留,她出了医院,在大街上闲逛。
原主的记忆中,隐约记得买她那家人位于深山的钱冢,那个村庄里基本全是姓钱的人。
深山交通不便,很少有外人进入村庄。
村里人和外界的交流也很少,大革命也没怎么影响到他们,山里人仍然保持着原本的生活方式。
深山里的路复杂,原主被卖进去后,根本找不到逃跑的方向,只能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选择自杀。
祝子期沿着街,问了好些个年老的人,都没听说过钱冢。
过了一个小时,她有点累,就近坐在附近的书店里休息。
祝子期走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书店。
现在社会对言论思想管理的非常严格,原来很多店都被人打倒了。
这时候能在大街上开书店,店主的背景不容小觑。
书店占地很大,一排排的书架伫立其中,沿着墙壁一圈还有椅子可以坐。
大门正对着的桌子后没有人,不知道老板去哪里了。
祝子期自觉的进来,随意浏览书籍,她的视线扫过书架,只看到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放着书,且其中大多都是关于红色革命的书籍。
她随手拿起一本,通篇歌颂领导者的功德伟业,充满感情,让看的人也感觉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后面的众多口号更是朗朗上口,给人印象深刻。
“啪”屋里传来瓷器破碎的声音,伴随而来的是两个男人的争吵声。
祝子期连忙凑近仔细听,要是打起来了,她也好出手救人。
“爸,我可是你唯一的亲儿子,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男人声音高昂,听起来正处于暴怒中,毫不怀疑,下一秒,他可能会暴起伤人。
“哎,有成,不是我不答应你,这件事根本做不了!”另一道苍老的男声响起。
“为什么做不了,你的那些破烂都能藏的好好的,我的宝贝反而不行,你是不是故意的?”
是一对父子吵起来了,祝子期停下脚步。
虽然很好奇,但这是人家父子俩的私事,她总偷听也不太好。
都是亲父子了,当儿子的总不至于打他爸。
祝子期站在面向街道的窗户边,手里捏着一本诗集。
这本诗集是她从众多书里扒拉出来的,看内容,不是这个时代的,应该从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诗集中整理记录着不同诗人的作品,祝子期看到很多个熟悉的名字,都是后世推崇的著名诗人。
她以前虽然背过很多遍,但这本诗集上所记录的读者感悟是以前没看到过,很是新奇。
都说同一种事物在不同人眼里不一样,多看看其他人的感悟也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想。
祝子期看着看着,渐渐沉浸其中,等她把一整本诗集看完,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
合上书,她脑中闪过书里的无数诗歌片段。
回过神,她走到书架前,准备再找几本书。
“咳咳”一个面容苍老,身形佝偻的老人从书架后走出来。
“同志,想找什么书,你说说名字,我帮你找。”老人的声音和之前听到争吵中的声音重合。
他看起来六七十岁,头发基本都白了,穿的衣服发白,但打扮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