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宋,吃瓜勿扰!(200)
宋仁宗复述这句话,他看着吕夷简,“这是真的?”
宋仁宗是真不知道啊,他倒是知道他们是准备送书,毕竟这几天采买东西的时候,也是一点也不能瞒着谁,光明正大的买了。
甚至很精明,若是有人要趁机提价,不买,有人要低价试图贿赂,也不买。
“当然是真的,就是这么些字,我的人都告诉我了,玄鉴司应该也告诉陛下了吧?”吕夷简说完这个,就顺势问道。
“那中书门下这次花的钱……”
中书门下的印刷部门这次可是出了大力气,苏景和他们要印刷的书量很大,毕昇是来者不拒地接了,甚至往里面倒贴钱。
吕夷简看不惯自己这个任劳任怨的下属贴钱上班的举动,现在正好陛下问起来,总得让这笔钱让陛下报销。
“我买单我买单。”
宋仁宗倒也真的有这个钱。
这两年也不打仗,慢慢就富裕了起来,花这么一笔钱是绰绰有余的。
“这家伙,还真是会想。”
“是啊,这样带着两位小殿下去送书,送笔墨纸砚,怎么也能讨一些人的欢心,甚至说最后钱都是陛下出的,不过也确实,两位小殿下哪里有这个钱。”
吕夷简说完,看到眼前的陛下表情不对。
他还没问呢,陛下就自爆了。
“他们也没问我要钱啊?”
嗯……
这……
不会是有其他人在垫钱吧?
吕夷简想到了他们中书门下的垫钱事件,思考其中是不是还有别人也在倒贴钱上班。
很快就找到了消息的来源,贴钱的是曹家的人。
“你不用补,曹家只不过想要借着这个事件,告诉别人虽然我们夫妻不合,但是依旧是夫妻一体。”
中午的时候曹皇后传来的话。
这一句就够让宋仁宗生气的了,还有更生气的后半句。
“钱也不是花给你的,我为了苗儿花的钱,我乐意。”
宋仁宗真感觉自己和曹氏八字不合,看她怎么称呼的!
可恶啊,本来是属于他的解语花,结果两个人倒是相见恨晚了!
这边宋仁宗的事情苏景和不知道,他只知道他现在是相当顺利。
“你好你好,要和小殿下们握手吗?握手的话就不能领砚台了。”苏景和对发放奖励也是有限制的。
他们砚台的数量比较少,不能任意的发,所以限量领取的手段就是,领了砚台的人就不能和两位殿下握手。
这主意真的一下子筛选了真正贫困的人。
有人恋恋不舍地看了两位殿下一眼,就带着砚台走了。
正好让不那么贫困的得到了“开心”,让贫困的得到了砚台,皆大欢喜!
除了这个任务之外,苏景和在美滋滋地从系统上看包拯判案!
【哇这个人,本来是击鼓鸣冤的,但是因为这边人多,她不好意思打扰别人,所以换成了正常的等待,啊,要饿晕过去了!还好有包拯大人,注意到了她!】
【哇,是真的好惨,这样一个会关心别人的人,居然是被别人辜负的……辛辛苦苦给家里补贴钱,起早贪黑地浆洗衣服,绣绣品,赚来的钱一点没想着自己,结果家里人用这个钱去赌!嘶,现在债主找上门来,她没办法,想要击鼓鸣冤来解决这件事……还好没有击鼓鸣冤,不然估计还要被打才能申冤吧……好人有好报了属于是。】
第40章
怎么就敲登闻鼓一定会挨打了啊!
有人觉得苏景和误解了他们北宋!
特别是宋仁宗,他一直想要改掉这个规定的!
大宋一开始的时候,敲登闻鼓是一点先决条件都没有的,这种“通下情”的行为,能够让百姓“无冤民”的善举,也给皇室拉拢了不少民心。
宋太祖甚至亲自受理过,帮老百姓找猪的事儿,甚至很高兴,感觉自己接触了民生。
而现在敲登闻鼓有些人会挨打,也不是敲了就挨打!而是在宋真宗,也就是宋仁宗他爹时期才开始定的规矩,“越级诉讼”才会被判笞刑二十。
但这登闻鼓也只是设立在登闻鼓院,在百官下朝必经之路的那个登闻鼓,才会有此刑罚!
开封府这个完全不用的。
再者……
包拯查出来这个人的冤屈也确实不少。
只是……
【也不知道是该说恋爱脑的伟大,还是该哀叹这封建的吃人社会把女性塑造成了这副模样……哎,果然还是封建社会的错吧?】
这案子的奇葩之处,让苏景和都为之感觉迷惑。
【丈夫的弟弟杀了人,一家人为了弟弟隐瞒,最后让小妾去扛了罪责,作为妻子的她不忍心小妾一家没钱度日……不是?究竟是怎么吸血的家庭,一家老小就靠嫁出去的女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