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349)

作者: 文覃 阅读记录

因为玻璃一事,虽然年老但是脑子还很清楚的巴清看出了嬴政对商人的需求,立刻意识到其中蕴藏的绝佳机遇,几乎是立刻就让自家能力出众的孙儿联系老友。

而她联系上的老友就是乌氏倮。

这个乌氏倮也是个人物,她本名叫倮,秦国乌氏族人,住在甘肃平凉。当初她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养牛牧马,发展畜成为当地一个大牧主,拥有马、牛、羊不计其数。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巴清相识,两人同为女子,又都是寡妇,自然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巴清看出嬴政的需求后,不用想知道光凭她一家是不可能吞下大秦的市场的,必须要有个盟友,这时候身在甘肃的、自己的好姐妹倮就是最好的选择,巴清愿意与她商议共富贵。

巴清起初没有直接和倮说明自己的来意,而是像曾经一样将咸阳的新奇之物玻璃交予倮售卖。

也许是玻璃本身原因,也许是倮经商天赋很高,总之第一批、第二批玻璃非常受欢迎,也让乌家大赚了一笔。

在巴清看出倮深陷其中之后,终于图穷匕见了,她邀请倮和她一起为大秦效力。

这次巴清用自己捐出一半家财换取家族的进入大秦朝堂机会的例子说服倮。

用巴清的话来说,就是“商人的巅峰越不过吕不韦,但是吕不韦的事让如今的秦王对商人心存芥蒂。

但是没关系,如今秦王需要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果不想要未来咱们成为别人案上鱼肉,只有抓住它。”

说到最后,巴清当然不是想简单的售卖玻璃。

她对倮说道,“我有渠道得知,曾经太子和幕僚谈论过如何处理匈奴的问题,提到说想要与匈奴通商,用匈奴需要之物和他们交换牛羊马匹,只是碍于匈奴狡诈和身边没有相应人才才耽搁了。

但是这个问题放在妹妹身上就不存在,妹妹日常与戎人打交道,戎人和匈奴并无太大区别,如果咱们在戎人身上试验成功,到时候拿下匈奴也不在话下。

为大秦解决一个心头大患,你说咱们家族是否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巴清的话触动了倮,两人一拍即合。

达成共识的倮回去就安排了起来。

她把马、牛、羊贩卖给关中农耕地区的农民,然后收购珍异物品、丝绸和日常生活、生产用品,带回来销往牧区,一来一回,做着倒卖的生意。

同时向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戎王进献丝织品,换取相当于丝织品十倍的牲畜和畜产品作为报酬。

一来二去,乌氏立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连带着巴清家也暴富了一波,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嬴政的眼睛。

只是当时嬴政忙着统一六国,巴清之孙巴翼时不时进献,所以嬴政才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给了他们便利。

有了嬴政的保驾护航,巴家和乌家生意做的更加顺畅了。

而今天就是巴翼和乌氏倮交答卷的日子。

如果嬴子瑜在场,她就会认出这位乌氏倮就是秦始皇时期唯一一个因为发展畜牧业而被授予比封君”待遇的商人。

比封君的意思就是她的待遇等同王侯,她可以和秦国的大臣们一样,进宫朝见,参与议事,享有相当高的政治待遇和荣誉。

要知道这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尤其是在秦始皇手里,一个以畜牧为主的商人,还是个女人,能取得如此成就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也许是因为倮饲养的马匹也为朝廷提供了大批军马,对秦国的政治经济有极大的贡献,所以才受到秦始皇的格外恩宠也未可知。

当然这是原本的历史,这个时空里,早早进入嬴政眼里的乌氏倮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巴翼和乌氏倮进来之后照例行礼,然后像是没看到此刻屋子里紧张的氛围一样,巴翼指挥着人先将一部分财物抬了上来。

“早年大母许下的诺言如今已经完成了,还请君上过目。”

说着就将这次进献的全部账本呈了上去。

嬴政翻看着账本,脸色越来越好,还真是瞌睡了就送枕头啊。

有了巴翼和乌氏倮的就急,别说是修咸阳城内的水泥路了,就是修一条从咸阳城到泰山的水泥路也是可以的。

只是在乌氏倮知道嬴政要修路之后,几乎没有犹豫立马出面表示,“君上不必忧虑,这些年我乌家能有如今全都要依靠君上恩德。

可以说没有君上就没有我乌家。

如今君上遇到了困难,如果我等置之不理岂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其他的倮帮不上忙,但是出些财物倮还是能做到的,所以我愿意捐出乌家这些年所得的三分之二,为大秦建设贡献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