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比他养得精心,西葫芦结果也比他那几棵来得早。
她每天放学之后,都会来探望弟弟,就跟之前她生病的时候,弟弟也会去探望她一样。
只有姐弟俩在的时候,大公主悄悄地、有点黯然地跟他说:“要是朱娘娘还在就好了,我曾经说过,要种菜给她吃的……”
阮仁燧心想:大姐姐,说不定终有一日,你们还会再见的!
大公主过去了那个时期,情绪上已经好多了,说完一句,就转到了别处去。
“岁岁,过两天明娘请客,你也来,我们都去汪家吃饭!”
阮仁燧不明所以:“为什么去吃饭?”
大公主笑眯眯地告诉他:“是庆功宴,明娘之前的月考,考了第三名哟!”
阮仁燧明白过来,当下满口应下:“好,到时候我一定去!”
……
汪明娘入学之后,成绩一直都在稳步向前。
尤其是这回月考,居然考了全院第三名,实在是让汪家夫妇又惊又喜。
汪太太怕给女儿造成压力,所以在她面前不说这事儿。
只是晚上高兴得睡不着,还是忍不住跟丈夫数算:“上一次神都联考,龙川书院的第三名是全神都第一百零五名……”
每个名次意味着什么,她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呢。
“这个成绩,金榜题名是不太敢想的,但是考小金榜试,或者中个举人,都是很有希望的呀!”
汪太太的丈夫,就是以举人功名入仕的。
这会儿听妻子这么说,也觉得高兴:“日子还长呢,明娘聪明又努力,以后未必就不能中进士!”
夫妻俩越想越觉得满怀希望。
又盘算着热闹一下,正经地请请客:“也叫明娘高兴高兴,这小丫头嘴上不好意思说,心里边可是很喜欢听人夸的!”
富贵归乡,人前显圣,谁不喜欢?
夫妻俩敲定了这事儿,自己去请亲朋。
又跟女儿说了这事儿:“到时候在家里吃饭,给你单独设一桌,你请自己的小客人们来。”
汪明娘兴奋地不敢想象:“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汪太太笑着点了点她的鼻子:“当然是真的啦!”
因这句话,汪明娘便兴冲冲地跟自己的好朋友们打了招呼。
君仪和宝珠肯定是要去的,琢玉要去,宝珠的跟班弟弟也去。
还有其余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
等到了日子,她妆扮得漂漂亮亮的,预备着迎接自己的朋友们!
贵妃知道儿子出去参加宴会,问了缘由之后,叫人给他准备了一套异常精美的花签,是淡雅的粉紫色,还有清雅的香味儿。
她笑盈盈的,特别肯定:“带着去吧,小娘子肯定喜欢这种礼物!”
毕竟贵妃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嘛!
阮仁燧用力地点了点头:“嗯!”
……
汪家三进的院子,不算是特别大,但也绝对算不上是小了。
只是如若行宴的话,还是得分散开来,男眷、女眷和孩子们各自分开才成。
阮仁燧跟大公主一起到了汪家,照例先去见汪家长辈——也就是汪明娘的父母。
结果正赶上汪明娘的伯母汪大太太带着几个孩子一起过来。
汪大太太生得很清丽,即便穿着冬衣,也能看得出身量纤纤,很婀娜,迥异于汪太太的丰腴。
进门之后,先夸了侄女几句:“老太太知道了也很高兴呢,说明娘争气。”
紧跟着又说:“只是弟妹呀,只是书院里自己考的一次试,何必搞得这么声势浩荡的?叫人知道,容易说闲话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阮仁燧和大公主同时听得皱起眉来。
紧接着就见汪太太笑呵呵地反问了一句:“大嫂,不会是嫉妒了吧?因为侄儿不如明娘出息?”
说完,她自觉失言似的,赶忙捂住嘴:“哎呀,大嫂,我这个人心直口快,没什么坏心思的,你千万别多想啊!”
汪大太太脸色发青,盯着她看了会儿,再看看汪明娘,倒是没再说什么。
她后边一个很年轻的小妇人,低声叫了句:“母亲。”
汪大太太回过神来,皮笑肉不笑地牵动了一下嘴角,往前厅去了。
几个小孩儿给长辈见了礼,就聚到开始说悄悄话了。
大公主很好奇:“明娘,你那个伯母,是不是很坏很坏?”
庞君仪也谴责说:“她怎么能那么说话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她们是学过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