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248)+番外
吕布带着孙策去驿馆安顿,荀晔则带着卖相最好的新书和曲辕犁进宫。
董卓死后王允主政,王司徒要面子,就算要排除异己也会找足理由再行动,京城其实很安全。
或者说,在吕大将军入住驿馆后城里最危险的就是他。
即便吕布留在驿馆不出面,荀晔出门也能当螃蟹。
就这样,荀小将军带着他的成果进了皇宫。
进宫要提前打申请,他已经提前派人和天子汇报行程。
杨太傅回京后几乎每天白天都在宫里,正好把登门拜访那一步也省了。
他这次进京不打算拜访谁,倒不是怕麻烦,而是怕王允看他不顺眼恨屋及乌找别人麻烦。
没办法,谁让他是优秀到让庸才嫉恨的崽呢。
……
腊月天寒地冻,宫室中炉火融融,吃过饭正是昏昏欲睡的时候,小皇帝却半点也闲不下来。
表功的奏疏已经送到京城,尚书台的众臣看过皇帝本人也看过。
这些年地方官员讨要赏赐的话只要派人送奏疏进京就行,朝廷收到奏疏就会论功行赏,接受封赏的官员甚至不用回京。
听上去很憋屈,但是主政的官员为了息事宁人也没拒绝过。
荀小将军上了奏表还亲自回京,定是心里有他。
“太傅,您累了吗?”
“太傅,您困了吗?”
“太傅,小将军快到了吗?”
小陛下的燕国地图太短,听的杨太傅很想再拿卷书简让他去背。
万幸荀小将军路上没耽搁进京后也没耽搁,殿外的小黄门进来通报说“颍川太守荀晔求见”时,杨太傅肉眼可见的松了口气。
人没来时小皇帝叽叽喳喳一刻也停不下来,人到了之后小皇帝赶紧回去坐好,务必让荀小将军见到一个有精神的天子。
杨彪:……
得亏天子必须坐镇京师,不然他觉得他们陛下不跟着荀慈明去并州也得跟荀明光去颍川。
荀晔跟着小黄门进来,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热情洋溢的小陛下扶了起来。
小皇帝稳重不了一点,没见到人的时候能强迫自己坐下,见到人后脑子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站起来了,“小将军可算到了,朕等你好久了。”
杨彪扶额叹息。
他能怎么办?他也管不住啊。
荀晔有点受宠若惊,他还没开始贿赂,小皇帝为什么这么热情?看在叔祖的面子上爱屋及乌?
不是没有可能。
荀小将军补上礼数,拿不准小皇帝的态度也不敢太自来熟,直接开门见山呈上他的礼物——两套精装版五经。
皇帝一份太傅一份,再多了没有。
要是太傅不在场他还能和小皇帝对着热情,现在见多识广的杨太傅就在旁边站着还是别了,不然荀氏的教育水平肯定要被质疑。
他自己挨骂没关系,不能牵扯到家族。
荀晔送上礼物,然后一本正经的给小皇帝和杨太傅讲纸质书的来源。
当然,还是神人入梦的说法。
太傅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理由确实能用。
不光纸质书能用,门口的曲辕犁也能用,以后还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冒出来都能用。
小皇帝睁大眼睛,“太傅您看,朕今日背了两卷书简,在这书上两页就写完了。”
要是哪天他调皮捣蛋惹太傅不高兴,该不会要罚他背一整本书吧?
天呐,他只是有一点点小聪明,还没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啊。
杨彪无暇和天子说话,小心翼翼的翻看送到面前的几本书,仿佛已经看到书简被取代的将来。
书简笨重绢帛昂贵,当初蔡侯纸面世便是解决简重帛贵的问题,不过最后也没能解决。
荀家这小子说这书是梦中得神人传授所得,怎么来的不重要,他就想知道造价几何?
如果成本和蔡侯纸差不多,那大汉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荀晔就知道见多识广的杨太傅关注点肯定和韩胤那种庸才不一样,这不,上来就能问到点子上。
巧了,他也不是庸才,他是脑袋瓜特别灵活的大忽悠。
“太傅,此法乃仙人所赐,府上匠人钻研数月才略有所得,印书时少有差池便全本皆废。”荀小将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已经练的炉火纯青,在皇宫里也不影响他发挥,“此前刚印出来时被人看到,那人愿出千金相求。”
他们对雕刻都不陌生,这年头印书少见,印玺却到处都是。只要给工匠提个醒让他们转换思路,雕版印刷能让他们玩出花儿来。
最后一句说的委婉,但是意思却非常明确。
一本千金,还是对面自己报的价,他什么都没说。
工匠动手刻印有价值,神仙入梦教他怎么做无价,所以他也不知道这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