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412)+番外
见过大方的没见过这么大方的,陶恭祖简直比兖州那些集体推荐曹孟德当兖州牧的太守国相还要慷慨。
“还有那个孔文举,太傅,该不会是孔文举嫉恨小将军成为青州牧所以故意撺掇陶恭祖攻打青州吧?”小皇帝眯了眯眼睛,人不在青州心已经飞了过去,“孔文举弃官之前是北海国相,徐州琅琊郡北边就是青州北海国,他熟悉北海国的一切,正好可以指点陶恭祖攻打北海,万一成功那他就能以胜者的姿态重回青州,就算失败也是陶谦失败和他没关系。”
嘶,越想越觉得又可能。
文化人就是心黑,还好他们家小将军能一力降十会,玩心眼子有什么用?一拳头砸下去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杨太傅揉揉抽痛的额角,虽然很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但是话已经说到这儿也实在忍不住开口,“孔文举文学邈俗,然而庶务和学问不一样,他还是安心做学问比较好。”
青州黄巾作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只是这两年越发严重。
贼众太多导致民生凋敝,民生凋敝百姓吃不上饭为了活命不得不加入黄巾贼,而越来越多的黄巾贼劫掠州郡使得民生更加凋敝,如此恶性循环情况只能越来越坏。
孔文举于文学之道的确出众,可是实在没什么任人之能,人家选用贤才都是看理政的本领,他可好,选人和写文章一样偏好华丽,没点儿个性再有本事他也看不上。
还是那句话,庶务和学问完全不一样,有个性还有学问的绝大部分都和不善理政,或者说,于庶务一窍不通。
好奇取异对一国国相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他能主动弃官也是好事,不然等荀家小子上任他也得卸任,到时候再走就不那么体面了。
还有就是,孔文举自持孔子之后谁都不放在眼里,觉得天下世家哪家都不如他孔氏底蕴深厚,荀氏这种异军突起的世家大族在他眼里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小皇帝小小的翻了个白眼,“自个儿没多大本事还敢看不上我们小将军,朕还是天子呢朕骄傲了吗?”
身为一个爱憎分明的好儿郎,小皇帝看知恩不图报的孔融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没道理只能孔融看别人不顺眼不能别人看他不顺眼。
看之前北海国被黄巾贼围困却没有一个主动去帮忙的就知道那家伙人缘不咋样,以前还能说是耿直傲气不为强权折腰,经过荀小将军带兵解围却被诋毁之事后只能说是恶有恶报。
那哪儿是人缘不好,分明是愤世嫉俗见不得别人好,不和人结仇都是别人不和他一般见识,真当天底下所有人都是他的应声虫啊?
也就他们家小将军心善不计较那么多,让他过去他能在孔融出言不逊的时候直接把人赶出北海国换自己人当北海国相。
虽然现在的北海国相已经换成了小将军的手下,但是在孔融弃官小将军也被任命为青州牧之后换和当时就换完全不是一个感觉。
就这都能名满天下,名声真是个怪东西。
小皇帝念叨了好一会儿,觉得在太傅面前说不过瘾,于是让人去把荀侍郎找过来说悄悄话。
他其实更想亲自找过去,但是太傅会说“于礼不合”,身为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那就只能当着太傅的面和荀侍郎咬耳朵了。
无辜.jpg
要他说荀侍郎就是脾气太好了,连带着他们家小将军也没脾气。他是天子没法和小将军私下交流太多,荀侍郎是小将军的父亲没那么多顾忌,没事儿多在家书里提点几句让小将军凶一点。
他们小将军得是别人听到名字就闻风丧胆的存在,怎么还能有人主动找茬?
……
荀晔也想知道,是不是他脾气太好了?怎么接二连三有人来找茬?
他脾气好吗?他感觉他表现出来的一直都是杀伐果断不讲理,跟好欺负完全不沾边好吧!
田间地头,荀小将军甩下草帽黑着脸骂骂咧咧,“把那个说老子作秀的王八蛋带上来!”
别的事情说他作秀也就算了,来田里检查一次还得被说作秀,难道孔融那样儿的才不算作秀算做实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想骂人很久了!
第141章 吃饱了撑的
*
不在愤怒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荀晔不想当变态,他选择爆发。
老虎不发威真拿他当病猫了啊?
随着天气转暖,各州都加紧进入春耕状态, 只有神经病才会在春天开战。
没错,他说的就是陶谦,那个身为一州牧守不专心打理州中事务还主动挑起战事的神经病。
徐州的春耕会不会被耽搁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 他只需要保证青州的春耕不会被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