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君养成计划(472)+番外
天人感应之说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是儒生制衡君权的武器,同时也以虚构出来的至高无上的天来树立皇帝的最高权威从而确立君权的合法性。
老天是好心的,虽然祂经常给人间降下灾祸,但是祂的初心是想让君主变好,只要不是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虐君主当道,老天都能以仁爱之心来扶持保全君主,关键就看君主自己能不能反躬自省。
毕竟是“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老天是仁爱的,如果天灾没停,那就是皇帝没彻底改好。
但皇帝也不想为天灾背锅,于是背锅的就慢慢变成朝中三公。
去年冬天北方大范围寒灾的时候就有人借机生事,不过那时候面临危机的是掌控朝堂的王司徒,工具人小皇帝反而没那么扎眼。
奈何王司徒还没过够当权臣的瘾,杨太傅守着天子无可指摘,最后惨遭撤职的只有一个倒霉催的司空种拂。
而且去年冬天他们刚到青州,没举行科举考试也没推行均田令,所有的事情都是年后开春才开始的,正好避开了上一波灾荒没被有气没地撒的士人当成靶子。
上一次能避开,这次却不一定。
毕竟之前在颍川干的事情可以说是要杀鸡儆猴,逃避现实是人的天性,没有人会觉得被杀的鸡是自己,他们会觉得只要老实点不搞事就能安枕无忧。
但是科举考试和均田令出来之后就不一样了,这是在刨世家大族的根,明面上不敢反抗不代表他们没有反抗的心思。
真要在这时候出现大范围的天灾,那就是上赶着给敌人送武器。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2】
——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3】
能当天子肯定有常人不可及之处,是上天让他得到天下成为皇帝,这是皇帝受命于天的凭证。
但是风水轮流转,开国之君有过人之处,之后的历代帝王有贤主肯定也有昏君,等到了那些骄奢淫逸人心尽失的皇帝时,诸侯背叛、残害良民、争抢地盘、废弃仁德教化滥用刑罚等各种事情就都会出现。
重点来了,诸侯背叛,他荀明光是背叛朝廷的诸侯;残害良民,他荀明光是罪魁祸首;争抢地盘,他荀明光逞强好胜贪心不足;废弃仁德教化滥用刑罚,他荀明光一言不合就抄家流放还需要强调吗?
他罪行累累,他漏洞百出,他就差把“我是靶子都来打我”写到脸上了,如果这时候没有人趁机发难,他会怀疑系统爹把任务难度从正常模式调整到了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三岁小孩儿无痛通关。
但是显然不可能。
典籍上说了,滥用刑罚会产生邪气,邪气聚积在下面,怨念恶意聚积在上面,上下不合就会阴阳错乱妖孽滋生,而这就是天谴的由来。
他,荀明光,召来天谴的大祸害。
虽然不知道逻辑在哪儿,但是典籍上就是这么些的,后人也是这么学的,天下人也都是这么理解的。
唉,他再也不是老天爷最爱的亲儿子了呜呜呜呜呜。
收。
荀小将军在心里哭诉老天爷喜新厌旧,同时感慨他这两年的演技越发精湛,情绪也收放自如,心里演成什么样儿都不影响面上一本正经。
虽然他已经不是老天最爱的亲儿子,但是他对世家豪族的反扑也不是毫无准备。
他在青州干了多少得罪人的事情他自己最清楚,奈何青州的世家大族和徐州的世家大族都没像他预料中的那样政令刚开始推行就造他的反,做好的准备也一直没派上用场。
他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不假,人家不造反他也不能硬去镇压。
能趁这次大旱将藏在太平底下的隐患爆出来也好,一直没人闹事儿弄得他还怪不习惯的。
州牧府邸就在官署旁边,不一会儿传唤的人就到齐了。
吕布刚得知张燕已经离开临淄的消息,虽然不知道张燕为什么着急离开,但是走那么急肯定有原因,就算不问待会儿也能知道,所以他也不着急问这问那。
在门口碰到贾诩之后,吕大将军更加确信又大事要发生。
他都习惯了这老小子平时不回城,每次回来都有大动静。
众人依次落座,荀晔拉出挂着舆图的木架,“入夏后青州几乎没怎么下雨,境内河流或干涸或水位下降已有大旱之征兆。如果旱情继续发展,徐州那边就得暂时缓缓。”
入夏少雨不利于庄稼生长却有利于修复水渠,接下来不光要修复原有的老旧水渠还要重新规划引水源,尽可能让以后的百姓遇到旱灾也有办法引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