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196)

作者:木子谣 阅读记录

苏琯璋摸了摸对他笑得甜蜜蜜女儿的小脑袋,有些无奈,都困了还不睡?

“她喜欢听我们说话。”宣槿妤对这一幕看在眼中,拉着他的衣袖,转身往山洞里走去,“先将她哄睡再说罢!”

困了还不睡,要听爹娘说话,可别困劲儿过了睡不成,下午就得睡到晚上,那今夜他们谁也别想歇息了。

也是自己亲自养孩子了才知道,原来养个孩子竟是这样艰难的事。

一家三口回到山洞中,双双陪着岚姐儿躺在床上,看她小哈欠打了一个又一个,才压抑不住睡意,沉沉睡去。

宣槿妤苏琯璋二人松了口气,相视一眼,忍不住都无声地笑了起来。

将岚姐儿放在小竹床上,二人也没起身,就着躺在床上的姿势低声说起话来。

苏琯璋说起方才未完的话题,“大盛建立之后,虽然飞鸽传书也没有受到影响,一些风雅之士也喜欢用。”

“但世家多数都知道那段历史,重要的通信往来,都不会交给飞鸽。”

最保险的,当然还是人。

且人会随机应变,真遇到危险,避无可避之时,也能及时将信件销毁,不至于落到敌方手中。

“白隼是个例外。”他说,“它在那时候出现,只能说,是一种缘分。”

宣槿妤十分感慨,“确实。”

“他们都要走了。”说着她神色便有些落寞,“日后岚姐儿每月的小像他们可都要很久才能收到了。”

且飞鸽传书已经被他们排除,日后通信,便基本都是依靠暗卫们快马往返,通讯频率便也得下降。

往日还有家人频繁的传书关心,让她不至于觉得他们一家三口被遗忘在这崖底。但一旦他们都回京了,他们便也只能改为每月通信,那便十分难熬了。

苏琯璋摸了摸她的脸,还未说些什么,便见她脸上又高兴起来,“但他们都能回京了,真好!哪里都不如家里舒服。”

最重要的是,苏家人洗清了“通敌叛国”的罪名,往后便可堂堂正正地出现在人前。

而不是像这半年里,只待在一座宅子里,行动间都有所限制。

他们知道,苏家人都是为了他们一家三口,但世人并不明白真相。

在新帝的运作下,苏家人被冠上“抗旨不尊”的罪名,但被大度的帝王体恤他们失去亲人的不幸,允许他们继续待在淮招县找人。

苏家人在大盛的影响力是有些,但离漠北越远的地方影响力越淡。

到了淮招县这样的地方,百姓们便只偶尔听闻苏家军的威名,到底不曾经历过战事带来的伤害,无法感同身受。

他们更多的,是认可那把龙椅上的人。

于是,这半年间,淮招县谣言四起,道是苏家人不仅不感恩新帝当初饶恕他们诛三族的罪过,只判了流放;反倒冥顽不灵,继续拒绝南下去广虚府。

实在是罪孽深重。

百姓们都知道淮招县郊外宅子里住的是苏家人,初时谣言刚起的时候可没少人到宅子外扔臭鸡蛋和烂菜叶,被侍卫们阻止之后,才被吓退了。

但这又加剧了他们对苏家人的坏印象,扬言不会将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卖给他们。

好在商队的人机灵,经得宣文晟同意,早早便从宅子里搬了出去,才能如常地在淮招县内采买东西,供宅子里的人吃用。

不过后来,在有心人的宣扬下,城中的百姓们也都知道了商队和宅子里的人是一伙儿的,也拒绝将物资卖给他们。

商队只得出淮招县,翻山越岭,到临县采买物资。

都将他们逼到这种程度了,百姓们还是不甘心。甚至有人专程越过高山,到临县劝阻商铺卖东西给商队。

第92章

不过幸好,临县的商铺老板要挣钱,也通情达理许多,没有理会淮招县过来的百姓,如常将粮食布匹等东西都卖了出去。

商队返程时,有一次还遇到了拦路的百姓们,胡搅蛮缠,要将他们采买回来的东西都扔到崖底。

幸好商队有侍卫随行,还有身手极佳的暗卫在暗中保护,见状,出手将他们逼退了。

商队负责人扬声道:“若再如此,便官府见。”这样的拦路行径,报到官府,可以当成劫匪处理了。

官府之人再对百姓们种种挑衅、欺压苏家人的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也到底担心会酿成匪祸,不会真放任不管。

百姓们生怕吃官司,更怕被官府当成劫匪抓进大牢而小命不保,这才消停了些时日。

不过,官府和百姓们都不知道的是,宣文晟一向教导商队有备无患,宅子里的物资足够他们几年吃用。

商队苦哈哈地一次次翻越高山,只是为了迷惑当地百姓而已。免得将他们逼急了,再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之下,集结起来围攻苏家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