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198)

作者:木子谣 阅读记录

宽阔的官道两旁,不知站了多久的百姓们见到苏家人出现在眼前,怯怯地跪了下去。

“起来罢!”苏声下了马,连带着骑在马上的苏琯煜兄弟三个也一齐翻身下了马。

苏琯煜亲手扶起为首的一名老人,笑得温和,“老人家和他们说说,都起来罢!”

老人家老泪纵横,“这半年来,是我们对不住各位大人。”

不过是跪一跪,亦难消他们心头的不安和愧疚。

保家卫国的将军和他们一家,竟在他们淮招县落得个无米可买、无菜可购的境地,甚至险些被他们“强抢”米粮——只不过他们没有成功便是了。

这事若是传扬出去,他们一县的百姓,都要活在旁人的唾沫星子下。

再想想,他们都这样过分,要断人生路了,苏家人也还是没有对他们怎样,只言语威胁告官而已。

羞愧,他们实在没脸见人。

苏琯煜依旧笑着,替老人家拭了泪,笑容十分有感染力,“老人家想多了。我们当初确实有罪名在身,你们也不过是受人唆使,情有可原。不必放在心上。”

可不是罪名在身么?抗旨不遵呐!

直到一家子远去,马匹嗒嗒声再也听不见,一群人朝着老人围了过来。

“族长,当初陛下圣旨中,好似没有说苏家人通敌叛国罢?”一名书生打扮的人率先开口道。

老人回忆了一番,“确实没有。”

不仅如此,“便是苏家人没有南下去广虚府,也得了陛下口谕,体恤他们失去亲人的悲痛,说是待他们平复心绪之后再继续流刑。”

这大半年来,除了大雪封山实在进不去的那两日,其余时间,这家人的侍卫们何尝停止过进山寻人?

便是他们一家男丁,也都分批和侍卫们进过山。

想通这些,老人沉着脸,眼中是饱经世事后的沉淀,“是我们被有心人利用了。”

他吩咐起来,“六子,你去找找借住村头的那家人,还在不在。”

不愧为一族之长,一旦回过神来,便是雷厉风行。

“老五,你去县上问问,最先提起不卖苏家人米面的人是谁。”

“老大,当初提议拦路不给采买回城的商队回来的那人,去看他的铺子还在不在县中。”

……

午时,一群人找到一处阴凉之地,埋锅造饭。

天气太热了,骑马的几个男人身上都湿了一片。

启哥儿拿着扇子,替祖父和父亲扇着,忽然问:“祖父、父亲,今晨你们为何要对那些百姓那样客气?”

分明他们对自己一家并不好,若非宣家三叔父早有准备,他们一家子连同一群暗卫和侍卫们都要饿死在宅子里。

听闻此言,正卖力替祖父/外祖父、父亲/舅舅他们扇扇子的其余孩子们,也都望了过来。

见状,苏声抬手招呼孩子们都坐到他身边。

“你们是不是和大哥哥一样,都是这么想的?”他温声问其余九个孩子。

孩子们面面相觑,很快,一个个都点了头。

最小的慕哥儿什么也不懂,见哥哥姐姐们都点了头,他便也跟着点头。

苏声捏了捏他的脸蛋儿,看着小孩子皱巴着一张小脸,才松开手。“那些百姓不过是遭人利用,以为我们一家不是好人,才那样做的。”

孩子们都小,他讲得十分通俗易懂,“就好比说,你们如果是卖米的商贩,可以自己决定卖不卖米给谁。一天你们遇到一群坏人,他们要找你们买米,你们卖不卖?”

“不卖。”孩子们异口同声。

“嗯。”苏声颔首,“是这个道理。”

许萱娘将煮好的绿豆汤

端了过来,“都喝上一碗,消消暑罢!”

等孩子们都喝完了绿豆汤,苏声才继续说道:“你们记住,我们苏家人,刀枪剑戟都只能对准敌军,永远不能对准手无寸铁的百姓。”

他们苏家已经绵延了数百年,经久不衰。历经数朝,皆得朝野敬重。

不是因为他们忠君,才换回的荣誉;相反,他们苏家并不愚忠。

每逢改朝换代,他们都安然无恙,不过是因为他们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们忠的,永远是这万里河山,和生活在这锦绣山河中的百姓。

“听懂了吗?”苏声温和地问启哥儿。

不问其他孩子,是因为他从他们紧紧皱着的眉头上看出,他们没听懂。

启哥儿摇摇头,“祖父,我没全听懂。”

前边苏声举的例子很好懂,但后边说的什么忠不忠的,他不大明白。

只隐隐明白了,为什么外祖父和父亲轻易地就原谅了企图将他们饿死在宅子里的淮招县百姓们。

苏声摸了摸长孙的头,“没关系,日后你就会懂了。”他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