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220)

作者:木子谣 阅读记录

于是,他收起了手中的物证,上书致仕,但被盛誉拒绝了。

他便只得收敛心思,一心辅佐盛誉,助他坐稳皇位。

只是,林太傅直到中了毒,命不久矣,才得知口口声声奉他为师的人,到底还是对他下了手。

“林太傅中毒当夜,罪臣家中进了人。”梁方方面色颓丧,“臣便知晓,陛下所做之事,皆被人看在眼中。”

当了多年的刑部尚书,梁方方当年能够根据林太傅中毒后的反应,反推出先帝的死因,便也能够看清楚此后的局势。

所谓谣言,不过是皇太孙一派为助他顺利登基而造的势罢了。

自苏印平安回到漠北,此后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事,他都看在眼中。他在等,等梁家一个可能的生机。

直到今日,一个没有皇帝临朝的早朝。。

皇太孙手中定然还有林太傅保留的物证,不知为何还未拿出来。梁方方索性,助他们一臂之力,以求家中老小脱罪。

梁方方身子深深跪伏下去,“罪臣所知一切都已经说出来了。”

“盛誉弑君杀父、弑杀老师的物证,在罪臣这里。”他没有起身,额头依旧触地,左手伸进怀中,取出了一样被绢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离他最近的宣兆伸手接了过去,交给诚亲王。

诚亲王招呼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过来,三人一起打开了那绢帕,便见到被油纸包裹着的、瓶塞十分严实的药瓶。

“传太医和仵作来。”大理寺卿道。

朝臣们默不作声地看着,一会儿看看那围成一小圈的人,一会儿又看看跪伏不起的梁方方。

三司会审,当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负责。

审判一国之君,大盛还无先例,推论应由三个部门官职最高的官员负责。但是,刑部尚书就跪在这里,看样子是不会起身的了,也没人敢劝他起身。

毒杀同僚,还是太傅,这罪名也不轻。

宫城门口,连着静坐了十来日的学子们依旧待在那里,人数瞧着更多了。就连一些

不必为生计奔波的百姓,也都学着,坐在了外围。

上早朝的一众朝臣都没有出来,皇宫内院,盛誉也被“客客气气”的禁卫军“保护”在了即正殿。

所有人憋着一口气,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第101章

“为力求公平公正,避免冤假错案,三司会审流程都十分漫长。”苏琯璋说道,将怀中熟睡的岚姐儿放进身旁的小竹床里。

宣槿妤点点头,没有说话。

“但如今情况特殊,应当明日便会有结果传来了。”

原先主要是三司会互相牵制,一个案子要反复审核评判,不会轻易下定论,自然时间漫长。

但如今天下人都在等着最后的审判,流程虽然必不可少,但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相应的互相牵制应当会少上许多。

“外祖父留下来的物证在三哥那里,若梁尚书还不站出来,便得交出去了。”

直接由他们的人交出去也不是不可以,但比起由皇帝一系的梁方方去交、去指证,到底缺少几分可信度,也被动许多。

幸好,梁尚书看得明白局势。

只是可惜了!

外祖父已经丧命,接下来,就轮到他偿命了,虽然他也是被人指使的。

苏琯璋说到这里,车厢里安静下来,只有马车辘辘行驶的声音,透过开着的车窗传入耳畔。

中秋佳节他们是在大船上度过的,如今已是霜降,越往北,便越能感受到秋意的萧瑟。

官道两旁的高大林木飒飒作响,偶有凉风打着旋儿盘桓,微微枯黄的叶片便会翩然离开树枝。

一枚黄叶掉进车厢,落在宣槿妤手上,她却没有任何反应,任由黄叶滑落于地。

她此时正握着林太傅生前最后留给她的那封信,已怔然许久。

那封信上,什么正事都没写,只写了些让外孙女儿记得天冷添衣、受了委屈也别憋着、往后和外孙女婿好好过日子之类的平常话。

还有表达对曾外孙女出生的欣喜的:

“听闻你顺利生下一女,取名岚姐儿。愿她和这名字一样,日后长成一个灵秀的小姑娘。”

“外祖父这些时日又想起你小时候的模样,若岚姐儿长得像你,当是十分漂亮了。不过,若是随了外孙女婿,也应是个俊俏的小姑娘。”

只在信的末尾,才泄露了老人的几分遗憾,“外祖父还未见过岚姐儿,若是脱困回京了,带她给外祖父上柱香罢!”

这封信,宣槿妤一直贴身藏着,直到方才,听闻梁方方当朝揭露林太傅的死因,才忍不住将信取了出来。

外祖父,你的仇,很快就能报了。

宣槿妤沉默许久,忽而泪如雨下。

苏琯璋看得心疼,却不知如何安慰她,只好沉默着将她抱到怀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