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离前怀着身孕被流放了(74)

作者:木子谣 阅读记录

见她好奇,便客气地淡淡笑了笑,“马车有五辆,加上套车的马,一共是十匹马。”

几句话的功夫,马蹄声已经比方才近了不少,此时苏家几位上过战场的将军都听了出来。

苏玉启闻言,看了自己的父亲苏琯煜一眼,见他颔首,便绷着一张小脸,继续凝神细听着。

父亲、四叔和小叔叔是怎么听出来的?他什么也没听到。

苏琯煜摸了摸儿子的头。

毕竟还是小孩子,启哥儿被父亲摸了头,眉眼间的欢悦便怎么也止不住了。

方沅沅素来听小姑子宣槿妤抱怨她夫君苏琯璋就是个冷面玉人,是块木头,乍然见他笑了,还愣了下。

又听得他说得分毫不差,心里更是惊讶,“妹夫说得真准。”

官道转角处的竹林有一匹马拐出来,很快就是第二匹、第三匹;而后便见空旷的官道上灰尘大片大片被扬起,落在官道两旁的农田上。

待灰尘稍稍散开,果真见带头五匹马疾驰在官道上,后头五匹马车紧紧跟随。

马上的几人英姿勃发,瞧着不似寻常商队的护卫,更像是世家大族里养出来的侍卫。

陈阳和王虎神色一凛。

他们只听说过宣家大房的三公子不喜读书,当年十八岁中了举子之后就南下经商,这么些年除非逢年过节,否则盛京城中绝不见他的身影。

他们初初听闻宣家三公子会一路跟着护送他嫡亲的妹妹宣小少夫人,去往流放之地广虚府之时,还以为他会只身跟随,顶多带几名护卫仆役。

如今看来,他更像是带了一群侍卫。

队伍组成太繁杂,并不利于他们带队。

不过眼下这当口,二人不好说什么,只默默观察着。

“这四方镇太小了,容不下我们这么些人。”宣文晟说,“我在三里外灵峰山脚下有个庄子,今夜我们就住那里罢?”

他去看明显是带队的陈阳和王虎,视线在二人身上不着痕迹地游移着。

兵部官兵和皇城禁军,竟是素来不合的两支军队出人“护送”被流放的人,而不是刑部差役。

盛誉还真是煞费苦心了。

当了皇帝才三年,政务上不见有什么建树,倒是这帝王心术,是越发纯熟了。

他心里冷哼。

陈阳和王虎对视一眼。

经过昨日爆发的矛盾,和好后他们之间明显是养出了一点默契。

陈阳答应了。

不过丑话得说在前头,眼下正是好时机。

“宣三公子,”他语气十分郑重,“您的行为我们无权干涉,但接下来的行程还是由我们来安排。这点还望公子莫让我们难做。”

他说的是宣文晟跟队的事,这一点尚书大人早已吩咐过他,随人跟着,但不许干涉兵部安排。

如今多了队禁军牵制,他身为兵部之人,更是不能让人抓到什么把柄。

宣文晟的贴身侍卫这时带着先行的五匹马上的人过来了,闻言脸色有些不好。

宣文晟神情却没有任何变化,“当然,我不会让你们为难。”

他将头仍旧埋在他双腿处的儿子抱了起来,“不过,我去哪里也是我的自由,相信你们也不会让我感到不舒服。”

不待陈阳再说话,他往安安静静的儿子脸上一看,顿时笑了,“妹妹你看你侄儿,他站着就睡着了。”

宣槿妤心疼地抬手摸了摸秩哥儿的小脸,“三哥哥你是不是没照顾好秩哥儿?怎么站着就睡着了,可是太累了?”

宣文晟冤枉,“这孩子才病愈,是该多休息,哪里是三哥哥没照顾好他?”

“怎么会病了?什么时候的事?可是这几日才病愈的?”宣槿妤有些急,连连发问。

问罢她又忍不住抱怨宣文晟,“那三哥哥你还带着他在外面跑。”

方沅沅暗中拧了宣文晟一把,怎么就说漏嘴了?不是徒惹妹妹担心么?

宣文晟心虚地将儿子的小脸贴在自己颈侧,这不是他见妹妹责怪他,情急之下忘记了么?

真是不靠谱!

方沅沅松开了手,拉着宣槿妤的手安慰,“妹妹别急。秩哥儿只是路上贪吃,吃了些不该吃的东西,闹了一阵子的肚子,这几日也好全了。”

话都说到这里,宣文晟便也索性坦诚了。

“接到家中传信时,我们已经在回京路上。只孩子病了,不敢带他赶路,我便托了商队给母亲带信。”

“余安府离京城只一日的路程

,我也想着你们也会经过余安府,便和母亲约了在那里会合。”宣文晟说,有些歉疚,“委屈你了。”

他说的是不赶回京城见她的事。

他还带着妻儿,且孩子才病过一场,刚刚痊愈,他纵使再心急也不敢冒险,所以走得并不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