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星沉(163)+番外
高沉星接过书信,信封外长公主亲启几个字竟是李子遇的笔迹,她不禁来了几分精神,立刻拆开查看,待看完后方又问王管事道:“他们二人是同行的?”
王管事:“二人瞧着是同路过来的。”
“先带沈景行来见我。”高沉星吩咐道,“另一位领他去青山阁小坐,待我见过沈景行再去见他,让青山阁的下人莫要怠慢了。”
王管事立刻应下:“奴才明白。”
片刻便有人领着沈景行过来了湖心亭,沈景行与高沉星行了个大礼,“下官见过殿下。”
高沉星抬了抬手,“沈大人一路辛苦了,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穗儿立刻在一旁给沈景行端上了凳子,待他坐下后又给他奉上了茶水。
高沉星道:“我原本估摸着你还得过两日才能到长宁,没想到今日就到了。”
高昱回京任职后他原本担任的河东道巡抚使一职空了出来,河东道下辖京城周边数个重要州府,河东道的稳定不仅是长宁经济繁荣的保障,其周边布防的驻军更是长宁城最有力的护盾,河东道巡抚使一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沈景行提拔至这个位置乃是孟陆离的决定,沈景行在此次江阳水患一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如此提拔虽有些破格但也算是有个合情合理的由头,更何况对于这种四品官员的调任孟陆离既然给出了直接的指示,其他人自是不会提出异议。
沈景行道:“一来这一路都很顺利,再者下官想着要从长宁走一趟,恐误了上任的时间,路上快马加鞭确实也要比正常情况快了好几日。”
沈景行自己也明白,短短半年不到他便能从昌州通判直接升任河东道巡抚使一职,即便他此次水患有功这般晋升几乎能称得上是平步青云了,这其中定然少不了广宁王与长公主的授意,所以他上任前无论如何都是要先来拜见一下这二位的。
高沉星问:“去见过王爷了吗?”
“早前王爷派人来传了口信让我不用进城,直接来这一水别庄便可。”
高沉星会意,沈景行若特意入城去王府或公主府走一趟,落在有心人眼里倒是白白给他添了话柄,若只是在城外歇息一两晚便是正常赶路途经,即便有心人欲搬弄是非也是寻不到正经理由的。
沈景行初入官场年纪轻也没有根基,如今官升二级,其身后等着寻他错处的人定是不少的,平日里行事还是得守着规矩谨慎一些。
几个月的昌州通判当下来,沈景行也算是得了孟陆离的认可,孟陆离对身边人素来都是极为关照的,甚至连这等小事也能替沈景行考虑在内了。
思及此,高沉星也多提点了一句:“原本的河东道巡抚使乃是安王,你此番继任,前期定然会遇见一些阻碍,不过你也莫要担忧,你的为人与能力我与王爷都看在眼里,尽管放心大胆去做事便成。”
“下官明白了。”
高沉星这番话算是给沈景行托了底,沈景行此刻更加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官场浮沉,选对了上峰很多时候要比个人的努力更为重要。
“正好青山阁前几日修缮整理妥当了,你今日便先在此歇下。”高沉星道,“等见过王爷再赶路也不迟。”
沈景行点头应是。
高沉星又问道:“刘衡与你是同路过来的?”
“是。”沈景行道,“我们二人是从永昌县出来时在船上碰上的,后来发现目的地同为长宁一路便结伴而行了。”
高沉星:“你觉得他为人如何?”
沈景行略作沉思后答道:“博闻广识,头脑清醒,行事做派颇有古时贤者之风。”
闻及沈景行这般评价,高沉星也不算意外,若非有些真才实学李子遇也不会将刘衡引荐来京。
“你先去休息吧,有什么需要就同屋里的下人说。”高沉星边说着边朝一旁的随侍小太监示意道,“启明,你带沈大人去青山阁那边。”
启明立刻领命上前,“沈大人,请随奴才这边走。”
待沈景行离去后,书玉询问道:“殿下,可要让刘衡现在过来?”
高沉星复又将一旁李子遇的引荐信看了一遍,起身道:“不必,我亲自过去见他。”
李子遇在信中道刘衡乃是永昌县令刘满的侄子,因父亲生病他从旁侍疾错过了今年朝廷的春。
李子遇曾在不期茶楼与刘衡喝过一次茶,当时便惊觉其谈吐见识异于常人,去
岁永昌县重修县志之时,刘衡前来请教他一些关于古时壁画的问题,多次接触过后李子遇越发肯定了刘衡的能力。
前段时间知晓高沉星要招纳贤士,李子遇私下有意与刘衡聊过庙堂江湖天下局势的话题,刘衡的格局与见地也是让李子遇颇为欣赏,这方将其引荐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