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星沉(171)+番外
孟陆离与周晏宁皆点头表示赞同。
一旁一直提着笔做记录的李仲奚举手开口道:“除了鼓励农桑,我以为民间织造也应大力提倡,我曾遇见过不少异域商人皆因我朝丝织慕名而来求购,若民间丝织的质量与产量能提升,无论于百姓生活还是我朝贸易皆是利事。”
高沉星认可道:“仲奚所言有理,前朝禁止民间丝织作坊,我朝虽已不禁止,但民间丝织坊依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如在江阳县遇见的锦绣布庄,民间丝织技艺也是卧虎藏龙,应该加以鼓励,合理制定税收即可。”
李仲奚闻言又低头提笔唰唰在纸上做下记录。
第一条商议完毕后,高沉星看向刘衡示意他继续。
“第二条与第三条都是一个目的,减轻百姓徭役。
因为长宁城的特殊地位,长宁城中百姓的赋税负担本就要重于其他地区,所以私以为可以直接免除长宁城百姓徭役,长宁城为全国表率,此举不仅利好京城百姓,也能体现出殿下您爱民惠民之心。
其次,近十几年来全国佛道两教盛行,从京城到各地州府都大兴土木修建佛寺道观开凿洞窟,不少百姓因此承受了过多过重的徭役,所以我以为需要控制全国各处大型建筑修建的数量,除了必要的架桥补路之外,其余皆需严格呈报审批。”
对于这两条,几人都没有太多意见,刘衡也继续说了下去:
“民心为基石,一众官员是栋梁砖瓦,殿下要稳居大厦,除开栋梁,片片砖瓦也不可忽视。
京中地宅昂贵稀缺,连不少四品官员都需十几年方能在京郊购置一间屋宅,京中低阶官员大多租房而住,不少官员与商贩甚至外族旅人混居于一处,所以学生想若是能单独设立官居所,且以低于市价的租金供给官员租住,定是能解决不少京官的困难。
不过学生也在想此举与直接给京官增加薪俸,何种更为适宜。”
周晏宁:“这二者都得交由户部核算过后方能作出比较,且前者更需要统计出有此需求的官员大致数量,还得规划统建住所,相较而言直接增加薪俸施行起来更简单高效一些。”
高沉星眉头微蹙,她虽出宫有段时日了,但她竟从不知晓京中官员下朝之后在衣食住行方面还有这么多问题,是她一直太过远离市井并未真正去了解百姓日常了。
孟陆离收回落在高沉星身上的目光,道:“官居所并非一日便能建成,此事可待长公主日后慢慢落实,此次建言中直接提给京中官员涨薪俸便可。”
孟陆离的话也让高沉星回过了神来,她同意道:“王爷所言有理,现在更需要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方式,至于设立官居所之事,待我仔细了解过后再做决定,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待李仲奚在纸上写下“京官涨薪奉”几字后,刘衡又道:
“高宗在时虽已对门阀世家多加限制,但其根系庞杂互相牵连,以至于低品阶无背景的官员想要升迁除非攀附上世家姻亲,得到他们的推举引荐,否则大多沉迹下僚升迁无门。
所以对于此等才高位下长期得不到晋升的官员可予以升任,不仅是对人才的笼络,亦能提高官员执政能力与效率。
即对五品以下官员在其位三年以上者,可升任一级。”
高沉星对此也较为认同,五品以下官员的升迁并不会影响上层官员的稳定,便对不会对朝局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这些数量众多的下阶官员却是个莫大的鼓舞。
刘衡:“其余几条太过细化的我昨日又仔细想过,对于目前的目标而言并不大合适,所以学生暂时提出的建议便只有以上五条。”
高沉星望向其他几人道:“你们可还有什么想法?”
孟陆离:“还有一事,倒是可以借此机会落实一下。”
“哦?王爷请讲。”
“这些年虽未有大型战事,但边境小动乱也未停过,不少前线立功回乡的勋官待遇得不到落实,地方推诿朝廷也不会特意去过问,时间一长也是隐患。”
之前跟随他在百里关大胜而归的那批勋官,因为有他的协助大多尚算能吃喝不愁,这几年前线回来的便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甚至一些落下伤残的生活更为困苦。
高沉星点头,与李仲奚道:“仲奚,将这一条加上,停止地方县衙对回乡勋官的审核,勋官待遇由地方与朝廷七三共同承担,若地方确实有困难者,上书朝廷审核另议。”
周晏宁开口道:“除去这些安抚民心收拢官员之事外,我倒是觉得还有一事甚为必要。”
高沉星立刻做出请教手势。
周晏宁道:“殿下,您还需要一些舆论来为自己造势,方能让您以后所做的一切都顺理成章成为理应如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