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226)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官大一级压死人,我做事按照规矩,上面的人就一定按照规矩给我办事吗?”

“下面的人阿谀奉承我,不过是求着我按规矩办事。你清高,你看不起我像条狗一样到处给人摇尾巴,我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这个家吗?为了你此刻能够高高在上地审判我,为了你不食人间烟火不用做苦工补贴家计。”

宋十二眼中的泪水流下来,“可我觉得你这样很可怜,你是我夫君,我怎么会不心疼?在凉州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

“那是因为徐圭言是个好官!”他怒吼一声,“她不需要我去阿谀奉承,她就能按照规矩办事,她是个正直的人!”

“那李林呢!徐圭言这么好你为什么要背叛她,栽赃李林呢!”

陆明川张着嘴,一句话说不出来,他往后退了几步,踉跄地坐在了椅子上,无神地看着眼前的人,喃喃道:“你是我最亲近的人,我以为你和我是一边的……”

他眼中也流出了泪水,“我以为你能够体谅我,或者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你总是这样……我做这些,不是因为喜欢,也不是因为堕落,而是不得不如此。你明白吗……”

宋十二望着他,沉默了许久,脸上的泪干了,只剩下泪痕,”

,但更多的是坚定,“我只知道,你变了。”

妻子,突然意识到,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已经越来越远了。

宋十二曾是他欣赏的女子,坚韧、果决、不畏权势,可她依旧太理想化,依旧活在自已的世界里,依旧无法理解官场、军务中的那些微妙算计。

而他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试图去解释、去说服她,因为他知道——他们终究是走上了不同的路。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或许宋十二永远。

宋十二转身走开,脚步声消失在寂静的夜色之中。

兵部大堂之内,气氛沉闷而严肃。

几位官员围坐一堂,案几上堆放着各地军务奏折,其中一份关于奉天驻军的文书正被反复翻阅。

“奉天城那批来历不明的军粮,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兵部郎中杜元绍低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

“是收回,还是罚钱?”杜元绍接着问,眼光瞟向秦斯礼,“正值冬日,现在军需本就紧张,收粮定不行,罚钱的话……”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沉默,彼此交换眼神。奉天军费不足的事,兵部并非不知,只是现在时机微妙,众人不知该如何。

站在书架旁正在看文书的秦斯礼,听着他们虽然小声谈论,但实际上他们在观察秦斯礼的态度,他合上文书,“定要责罚,不罚就是为虎作伥,”他走到书桌前。

“圣上既然知道,但却没有责罚的意思,便说明此事尚有回旋余地。我看,既然奉天那边闹得不算太大,我们不必自找麻烦。”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堂下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定:“这件事得茶,也得责罚,免得引起他处效仿。等圣上问起来,我们也好交代。”

秦斯礼叹出口气,“若真要解决,便以’管理不善’的名义,罚奉天驻军一笔银钱,从他们军中内部解决。这样一来,既敲打了他们,让他们知晓兵部的立场,又不会让户部有借口推卸责任。”

堂中官员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罚银虽说是惩戒,但实际上一旦命令下达,奉天驻军必然会向地方豪强或商贾筹银,到时兵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便可悄然了结。

既不惊动圣上,又不至于引发更大的争端,正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稳妥之策。

“侍郎深思熟虑,的确妥当。”有人低声附和道。

秦斯礼到了一杯茶,抿了一口后,若有所思地说:“我得去一趟奉天。”

夜色沉沉,微风拂过营帐,吹动帐帘轻轻摇曳。烛光映照在案上的书信,字迹映在徐圭言的眼底,亦沉重如山。

外头传来一阵轻急的脚步声,有人靠近,压低了声音道:“大人,明日兵部的人亲自过来审问粮食之事,您……有法子应对吗?”

来的人正是副指挥使,崔彦昭。

徐圭言放下手中的茶盏,茶汤尚有余温,盏口却泛起了涟漪。她并未立刻答话,只是缓缓抬眸,目光深远,似是在思索什么,又像是早已有了定数。

还未等她开口,外头便又传来喧哗之声,士兵们笑闹着涌入,说道:“今夜杀羊吃肉,压压惊!徐指挥,您来杀这头羊吧!”

军士们的脸上尽是畅快笑意,烛火映在他们的盔甲上,跃动不定。他们或许未必真心要她亲手杀羊,更多的是一番调笑。

他们从心底里是佩服徐圭言的,但总是喜欢凡事争个高低。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