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257)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很快,朝中多位学者联名上书,称“正统不可轻废”、“修史必依大势,不可因私废公”。

李鸾徽看着那一封封反对的折子,冷眼一扫,心中却毫不动摇。

“金土相代……”他低声喃喃,自语道:“五行更替,金为西胡,土为中夏。如今金星衰退,土星居中,这不正是中原复兴之兆?”

他越说越快,语气中隐隐有种兴奋,“朕是土德之主,是继周汉之天命帝君,金德之主早该让位。”

可他也知道,这种“兴奋”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恐惧。

李鸾徽站在星图前,久久不语。

他想起先帝李玠的遗训:“权不可散,统不可疑。”

可如今,他所承之统本就含糊——这皇位本不是属于他的,武帝以皇后之位葬于祖宗身侧,特遗圣旨,告诉先帝立皇孙。

皇帝在位,不立太子,这是常识。

可武帝这一举措,让先帝和前太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夺嫡之争,不可避免。

李鸾徽这个不起眼的皇子夺到了皇位,但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

这对他的统治来说,不是好事。

恰逢四星聚尾——不只是革新之兆,更是警示之象。

他不止一次梦到武帝之像——那位改制、强兵、彻底革旧的君王。他梦中被武帝追问:“你有何功德,敢称继统?”

梦醒后冷汗浸背。

李鸾徽明白,他害怕的,不是胡人,也不是异议——是“虚”。

他太清楚,自己并非开国之君,却想成万世之主,这其中需要的是“道统”,是“天命”。

于是他回身召人,“将礼部留下的旧稿拿来,再召史官与国子监掌教,朕要亲自修一部《正统述论》。”

他要以一己之力,重构这个时代的根——哪怕朝堂沸腾,哪怕族人反叛。

“若此事成,”他对自己说,“后世必记今日,不记他人。”

可他也明白,正统之争,从来不仅是史书上的字句,更是血脉、权力、身份的较量。

一时间,朝堂风波暗涌。

第102章 打草惊蛇前途毁【VIP】

长安的春日虽暖,但通天佛脚下的风,却冷得像秋。

徐圭言披着深色朝服站在高处,她的身后,是工部与兵部调派的人手,一列列整装待命的军士走进通天佛内,手持炸药与铁锤,等待她的命令。

“我说动手的时候才能动手,你们先进去将炸弹埋伏好。”

徐圭言说完,再次仰头看向高达数丈的通天佛。

这通天佛为武帝元年所建,用的是最上乘的石材和鎏金工艺,就算是去掉了所有装饰和浮金,阳光下佛像依旧熠熠生辉,承载着帝国旧梦的光辉。

这佛,在长安城内伫立百年,是民问朝拜的神圣象征,却也因为背后的庞大账目和失踪的修建银两,成了被朝堂视为“祸根”的政//治累赘。

徐圭言吐出口气。

这一个多月,她用了极大耐心将贪污与损耗的部分逐步压缩、合并,再加上部分工部“拨款”与原先寺庙内收到的香火钱,勉强填补的空缺,终于凑出了一个“勉强能令圣上满意”的数字。

这个数字,不是真实的,但却是朝廷愿意接受的。

几日前,御前召见时,她把账本递给了圣上。李鸾徽扫了一眼账本,随即抬头看她,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做得不错。”

那一瞬,她明白了,自已赢得的不是信任,而是继续留在这场棋局中的资格。

她站在通天佛前,工匠与军士已经准备妥当。炸药已经埋入地基之下,机关一引,这座曾经高耸入云、象征佛法无边的巨像将化为尘土。

兵部尚书、兵部侍郎亲自到场。冯知节、秦斯礼站在她左侧半步之外。冯知节双手负在身后,冷静观望。

而人群中还有冯竹晋,他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徐圭言的背影。

兵部鲜少出现在工务拆迁上,但这一次,事关重大。

风中传来急促脚步,一名内侍快步走近,低声向冯知节传话。他听完后微微点头,随后转向徐圭言:“陛下今日于紫宸殿宣言,要继承周汉大统。”

徐圭言一愣:“……今日?”

风吹起他们的衣角。

“是。陛下于朝会上宣布,将修正统述论,废北魏隋之正统,断祖制,自汉、周继统。并称,通天佛为胡风遗制,非汉道所应存,必除。”

冯知节语气淡然,面无波澜。

秦斯礼在一旁,十分平静,他似乎也知道这个消息。

徐圭言却怔住了。

她的目光缓缓抬起,看着那座佛像。佛身巍峨,面容慈悲,在晨光之中依旧显得庄严肃穆。

可如今,在天子的一句话之后,它成了“胡风”的象征,成了必须铲除的敌影。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