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谋金台(353)

作者:牛人 阅读记录

过了好一会儿,她缓缓合起信纸,起身走到铜制香炉前,将那封密信投入炉中。纸张卷曲、翻飞,霎时间烧得极快,一丝烟雾顺着铜炉升腾而起,消失在空气中。

她没有看那火光,也没有回头。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

内侍悄声禀道:“长公主殿下,尚衣局来报,宴会所需衣衫饰品已备齐,内膳司今晨开始演练菜式,礼部那边……也照殿下吩咐,将诸位宗亲入座顺序重新排了一次。”

李慧瑾只道了一声:“好。”

语气淡淡,没有情绪,也没有赞许。

“再去告诉他们,明日午后要开始试灯。正殿、东序、西序,全都点一遍。”

“是。”

内侍退下。

她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缓缓坐回雕漆玉椅上,指尖轻敲着扶手,眼神沉入琉璃窗外的晚霞之中。

此时,殿外又响起太监尖细的通禀声。

“周王殿下前来拜见长公主。”

她静了片刻,唇角几乎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道:“请。”

片刻后,一道身影踏入殿内。

周王李起凡身着深蓝色朝服,纹饰规制已然与亲王等列*。他姿态沉稳,步伐平缓,并无少年常有的张扬,整个人就像是积雪初融后的寒玉,温润之中藏着不可逼近的冷静。

“臣侄拜见姑母。”

他一揖到地,规矩周全,礼数极正。

李慧瑾看着他,目光中并无温情,反而像在打量一个棋局之中关键的棋子。

“无事不登三宝殿,周王来此是为何?”她淡淡开口。

李起凡起身,神色平稳:“姑母许久不来宫中,侄儿前来拜访,只是因为思念。”

他这句话说得极轻,但不偏不倚地打在某个隐蔽的节点上。李慧瑾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忽而轻轻一笑:“你母亲当年,最怕你太聪明。如今看来,她怕得对。”

她站起身来,走到他身边。

“宴席将至,你父皇打算让你在百官前坐主位。”李慧瑾语气平平,“到时候说什么、怎么行礼、看谁点头、又避开谁的酒,你都心里有数了?”

李起凡点头:“知晓七八成。”

她又道:“那剩下的三成?”

李起凡垂眸:“看情势变。”

李慧瑾听完,忽然失笑,转身回到座上,语气松了几分:“看情势变……这几年监国,东西是没少学。”

她没有再试探,也没有再多问,只淡声道:“此番宴席,你父皇在等一锤定音。但不止他在等,朝中那几方势力,也都在看。”

“你要明白——你走到现在,不是因为你聪明,是因为你足够谨慎。”

李起凡低声答:“谨记姑母教诲。”

她不再说话,手指无声地在椅扶上摩挲片刻。

然后轻描淡写地问:“你来,是专门拜见我,还是……有人让你来?”

这句话问得极轻,却仿佛穿透心底。

李起凡稍顿了片刻,才答:“臣侄自愿。”

李慧瑾看着他,忽然一笑:“好一个‘自愿’。”

她没有继续深问,只抬手道:“去吧,回去也歇着,明日再来殿前听礼仪官讲座次之法。”

李起凡行礼退下,背影未乱。

直到他走远,李慧瑾才转头望向窗外。天色更沉,晚霞已经快要熄灭。她闭上眼,靠在椅背上,一字一句极轻地呢喃着:“回来了……都回来了。”

“接下来——该落子的,落子。”

“该翻盘的,也翻盘了。”

这几日,长安的朝堂气氛悄然生变。

周王李起凡、泰王李起云、晋王李起年三位皇子接连数日随驾上朝,名为听政,实则借机参与朝务,试探各方态度。

三人立于丹墀之下,衣冠肃整,各自为营。李起凡神色沉稳,进退有度;李起云也不似从前的纨绔模样,总带着一分温和疏朗的笑意,轻声与几位尚书低语问策;李起年则显得最为沉默,只在军政话题中偶尔发声,言辞简练而冷峻。

圣上李鸾徽坐于龙座之上,虽未明言,却多次在朝议中点名让周王陈述看法。三省六部之中,有人附和,有人观望。几位年长重臣虽未表态,但私下里,已经有人开始提前更换奏章的落款与抬头。

风向正在变。

这一日朝会散得比往常稍晚,三位皇子各自离殿。李起年退下后没有回府,而是悄然往东市一座不显眼的小院而去。

小院幽静,门前种着几丛蔷薇,花开得极盛,微风一过,香气暗涌。

徐圭言正坐在檐下,翻阅案上的地契与文书。她一身素衣,鬓边别着一支竹钗,看起来毫不起眼,却自有一种清冷的安定感。

听得脚步声,她头也没抬,便淡淡道:“门没锁。”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臣妻惑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