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妻惑主(161)+番外

作者:彭三山 阅读记录

元澈想到太子,不由缓缓地叹出一口气。

他回城第一时间便到东宫向太子宣布陛下的诏令,但太子震惊之余对他所说的尽快南迁一事毫无回应,甚至他刚走出殿门就听到了殿内传来的怒骂声。

这段时日,元澈四处登门,又有许多人来拜访他,代城中关于迁都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连街上乱跑的乞儿都听说了。

各方反应尽不相同,譬如太尉,元澈知道他是绝无可能同意的,他本性固执,对汉风不以为意,更别说迁居洛阳。穆庆、陆睿等人乍闻此事,更是不可接受,当着元澈的面都敢表露不满,幸好对皇帝不敬的话没说出口。不过自然也有人被元澈说动,大势当前,总有人识时务,不会跟皇帝过不去。

如此种种过了数日,元澈再次求见太子,相信他此时已经平静下来,能听得进劝谏了。

果然再见太子,他的面色好了许多,元澈心里也松了口气。

太子体素肥大,坐在枰上硬生生占满了整个座,元澈一个武将坐在他面前都显得局促。

“叔祖,阿耶果真要全城的人都搬去洛阳吗?”太子有些着急,本就因声变而喑哑的嗓音更加低沉,像劈竹火破一般。

元澈重重点头,“陛下并非一时兴起,迁都之事已筹划数年。殿下也知道陛下心志何其刚硬,倘若殿下出面,带领诸位公卿、城中百姓南下洛阳,一定会让陛下刮目相看!”

这话说到了太子心坎上。

太子出生时皇帝对他寄予厚望,为他聘请大儒名臣,但当他稍长大,却耽于玩乐,常被皇帝训斥,于是太子性情越发轻躁。

他本心里是极不愿南下的,他生于代城长于代城,喜爱游猎骑射,对汉人那些之乎者也一看就头大,但偏

偏阿耶非要叫他学,他不想学都不成。

到了洛阳,他想也知道还有更深的束缚等着他,心情越发不妙。

但叔祖说得对,阿耶一心都在迁都之事上,他要是办成了,阿耶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

况且要是阿耶要是知道自己不肯答应,一定会大发雷霆,想到皇帝大怒的样子,甚至于专程从洛阳回来……太子不禁打了个哆嗦。

“叔祖,你说得对,此事就由我来处置。”

元澈提起的心终于放下。虽说太子这个年纪办不了这样的大事,但只要他肯出面,展现储君的态度,一切都好说。

解决了头等大事,元澈又在代城待了数月,总算将大半人说服,终于能卸下身上的担子南下向皇帝交代。

临行前,元澈再度上冯府求见冯照,她还是那句话,不去。

元澈无奈,只好先行回去。

此时皇帝在洛阳已经等不及消息,先行北上巡视新都防线,并在黄河南岸的滑台等候元澈的消息。

第76章

元澈率一队人马风尘仆仆而来,皇帝闻讯后亲自出城去接。

从高台望去,遥遥平地上沸腾起一片尘土,一条长长的游走的黑线在其中若隐若现。

元澈以最快的脚程星夜而来,脸上犹带风霜焦瘁,但眼中灿如星辰,皇帝的心一下就稳稳放下来了。

“陛下!臣幸不辱命!”元澈无比豪声地说。

“好!好!好!”皇帝抚掌大笑,连说三个好字,直拍他的肩膀。

“宁城,你真乃肱股之臣!”

在场众人眼看皇帝龙颜大悦,也纷纷称赞起来。更重要的是,代城百官都已经认了迁都一事,他们这些到了洛阳的人更无话可说了,皇帝在这里面临的隐秘的反抗终于消解。

他拉着元澈的手,边走边说,迫切又细密地询问在平城的诸多事宜。

一路上,皇帝听着元澈的禀报,脸色更加舒展,他不由叹道:“宁城,若没有你,此事绝不能成。”

元澈推辞道:“是陛下威隆御严,臣不过是凭借陛下的名头狐假虎威罢了,哪里是臣的功劳。”

说话间,两人缓步走进皇帝驻跸之所。他屏退左右,面露期待地问元澈:“你可见了阿照?她何时过来?”

元澈一下被问得卡了壳,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

皇帝的脸色一下沉郁下来,“她不愿来?”

元澈艰难地点了点头。

皇帝紧抿着唇,“为什么?”

自然是任性骄纵,陛下有正事要忙,她竟想着让陛下亲自去接,简直认不清尊卑。但看陛下的样子,显然那对那女郎还有情意。

元澈打磨着话语,慢吞吞道:“冯太师有疾,大娘子在家中侍疾,也是时机不对。”

皇帝慢慢闭上眼,元澈察言观色,声音也渐渐消下去。

“她生我的气是不是?”皇帝忽然轻声问。

元澈一愣,陛下这是什么态度?

他小心打量着皇帝的表情,这……是在伤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