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妻惑主(17)+番外

作者:彭三山 阅读记录

冯延担心冯修脾气不顺,撒气在这儿的家奴身上,于是便跟这儿的远房堂叔说:“二弟此番受罚,烦请堂叔多加照顾,免得叫他落下病症,只是也不要娇惯他,等他好了其余一应事项都叫他自己做,不许家奴伺候,也请堂叔做个见证。”

冯堂叔忙道:“这是自然。”

一旁冯修听了,不由记恨起冯延在父亲跟前告状,还惯会做表面工夫,忿忿道:“你高兴死了吧!看我这样,一边心里笑,面上还装好人,装得累不累,看你那惺惺作态的样子!”

冯延听了,已无话可说,只跟冯堂叔道了别,然后径直走了。

冯修见冯延竟敢不理会自己,想追上去继续说,哪知道刚一动,后背就传来一阵阵刺痛,痛得他面容扭曲,又跌倒在榻上无力起身,只好继续趴着咬牙咒骂。

第8章

刘赞这里领着一干使臣继续卖够了宝物,向太后和皇帝求请去代城各佛寺一观。

南朝高僧慧严得知刘赞访魏,便向皇帝求请去北朝佛寺交流佛法,互通有无,皇帝应允,是以刘赞此行还带了慧严及几个弟子。

大卫刚丢了面子,得知使臣要去佛寺,自然一口答应。

朝廷趁此机会在温泉行宫宴请使臣,势要一展北地风姿,还特意派主客令崔慎与昭玄寺大沙门统昙生陪同。

崔慎出身清河崔氏,博览经史,才思敏捷,少年时面见高宗皇帝就能对答如流,当即被授中书学生。

此番朝廷派遣崔慎,不只是因主客令之职,还因他能言善辩,博闻强识,倘若再出现金玉肆之事,以崔慎之能也可应对自如。

崔慎陪着刘赞等人先去了代城外的昭明寺,寺中僧人正围着佛塔礼拜,一派庄严宝气。使臣见到这宏伟佛寺果然大为赞叹。慧严围着正中的佛塔转了一圈,赞道;“北地佛寺与江南果然大有不同,这塔耸入云霄,如探佛祖宝座。”

昙生看慧严如此,便解释道:“北地平旷,高塔可以远视之,以示方位。”

慧严点了点头,又问:“为何寺中僧人要围着佛塔?”

昙生道:“他们在修行禅定,对坐塔前可以定心平性,这也是每日修行要务。”

慧严道:“这倒是与我们不同了,江南佛寺修行多讲义理,重清谈,每逢月末还要大辩一场。”

昙生一听觉得有些新奇,想着北地的佛寺也可以这般,于是又细细问起来。

二人聊的火热,刘赞见此便问:“北地如此禅定,不与人言,又如何传扬佛法呢?”

崔慎上前站在了刘赞身边,笑着说:“山北江南风土人情迥然相异,乃至一方佛寺里都有不同,与伍子胥所言因地制宜制城郭相类。二位尊者今日一番探讨,各取精华,想必对今后两地佛修都大有裨益。”

昙生与慧严俱称是,刘赞见两位高僧如此,自然无言。

就此游览一日后,崔慎对使臣所问皆是对答如流,引得众人折服,刘赞更是将其引为典客。一番主尽宾欢后,众使臣就在此歇下。慧严与昙生一见如故,在禅院畅谈一夜。

次日,慧严一行中几位比丘尼要去拜访瑶光尼寺,但瑶光寺毕竟是尼寺,男客居所不多,刘赞等人不便前去,只有崔慎带领在前。

主持知道有贵客来访,早早准备好了屋舍,崔慎为双方引见了一番,其后不好全程陪同,便在前院歇着了。

过了晌午,山间凉快了许多,崔慎并无睡意,又无事可做,便出了寺门,去探访此间幽静之处。他前些日子还和同僚以一只云蹄马作赌作一篇骈文,以山水为题,这里风景尤佳,灵气蕴然,他自信必能作出一篇佳作。

再往山上走,绕到后方山谷有一处溪流,溪流来处正是两处山头之间,从下游往上看,好似这水从天上来。

崔慎情不自禁向上游走去,却骤然见到溪岸边坐着一位女郎,身着赭红色褶衣,艾绿色间裙铺散在草地上,仿佛整个人是从碧草上开出来的花。

崔慎的动静将那女郎惊得抬起脸来,却见其纤妍瑰丽,肤若凝脂,濯濯如清荷之态。崔慎不由顿住了脚步,好一会儿方才轻声问道:“不知是谁家女郎在此?”

**********

这一日热暑难消,平常在家中还有冰窖可用,寺里又哪里来的冰块,冯照热得发晕。澄儿见状便道:“女郎,不如去山上待着试试,后山处有一条小河,还有树荫遮蔽,应当凉快许多。”

到了后山,果然凉快许多,冯照见此处无人,脱了鞋袜,把脚探进了溪水里。那一瞬间,冰凉的溪水顺着脚尖传到了全身,浑身的汗意都被击散,冯照长舒了一口气,对着两个侍婢喊:“你们快来试试,水里好凉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