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臣妻惑主(267)+番外

作者:彭三山 阅读记录

太后大怒,废皇帝为平阳王,幽禁相州,立孝文皇帝次子为皇帝,仍临朝称制,改元建新。

建新四年,南阳蛮族起乱,公主自请往南阳平叛。太后中军将军前去平乱,公主随军前往,在南阳立下汗马功劳。

公主大胜归朝,太后大悦,封兴国长公主。

次年,公主自请再往北部六镇,在六镇镇将麾下两年不曾回京。

再一年,京中忽起传闻,曰太后狠毒,夺子君位,君臣亦有不安。太后召公主回宫,问:“阿谕如何看?”

公主答:“阿娘在朝,儿方可如此。阿兄阿弟自有礼法做柄,无所不可,但若无阿娘,也无儿带兵出征之良机,儿倍感珍惜,不敢辜负。”

太后默然,后加封镇国长公主,食邑三千户,赐亲兵护卫数千。

建新七年,太后威隆日盛,众人只知太后而不知天子,朝野渐有微词。公主自六镇归来,献上白玉一座,此物乃公主麾下将士自阴山取得,显现于日出时分,熠熠于众人眼中,上显“圣母降世,帝业永昌。”

太后得之大喜,亲往阴山祭天拜谢。回京后,太后下诏,命诸州刺史、宗室诸王、京中公卿齐聚洛京,上尊号曰圣母皇太后。

宫中大宴,百官醉飨。席间,公主醉言,“殿下弥勒下生,顺天应命,何不为天下之主?”

席间霎时惊静,台上太后闻言面不改色,问道:“我儿果真如此想?”

公主道:“我与军中诸将士皆不敢悖逆天意。”

太后大笑,加封公主大将军尊号。

建新八年,皇帝自请退位,百官上书、朝野共议请太后登基。

太后问公主:“我儿今有何感?”

公主答曰:

“父为皇帝,兄为皇帝,弟为皇帝,今母亦为皇帝,独无我。儿请立皇太女。”

太后笑而从之。

第121章

元思出生时他的大兄已经登基,在他心里,大兄就是这世间最值得钦佩、最值得追随的人。

不过他最怕的还是太后。

每次觐见太后,他总要提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准备,因为太后会考校他们的功课。他们兄弟几个还好,不常见到太后,但大兄的课业却是太后关注的重中之重。

他一直记得站在太和殿里弥漫着一股悠长而又清苦的香,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好闻,虽然长大以后他才知道那是博山炉的烟气和殿中檀木香混在一起的味道。

宫人没人敢忤逆太后的决定,所以当太后决定要让他们兄弟几个学汉学的时候,也没人敢置喙。

可是小孩怎么会对那些佶屈聱牙的古书感兴趣呢?

老师在台上讲,他们几个在台下佯作认真,实则神游天外或是昏昏欲睡。

等到课业一结束,二兄就立刻飞奔屋外,叫起一群仆下浩浩荡荡地去玩儿。其他几个兄长也蠢蠢欲动跟着要走,他见状也撂下手中的书向门外走去。

说实话,老师教的这些不仅他们这些小孩没听过,周围的大人们也不曾听过。

叔伯们都说那是汉人的东西,学得那么仔细做什么,他们鲜卑人靠马上得来的天下,应当着眼于骑射才对。

元思不知道谁说的对,他只知道老师教的字、说的话和他们都不一样,这在他平静的生活中难得的不一样让他觉得其实有点意思,不过也就只有一点点而已。

走到门口时,元思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空荡的屋子里只有大兄一个人坐在桌前,他挺直腰,稚嫩的手间长长的笔杆上下摆动,在纸上落下横竖撇捺,远远看过去已经初具模样。

这一刻,他有点迈不开步了。

一气呵成写完一张,元恒正要取下一张纸,却发现五弟站在门口呆呆地望着他。

“彦平,你怎么了?”他问。

元思莫名有些心虚,手背在身后搓啊搓,小声问道:“……大兄不出去玩儿吗?”

已经下学了,出去玩儿也没关系吧……

元恒笑笑,“你去吧,我还有这些都没写完呢。”他用笔头指着桌上的一沓纸道。

“大兄喜欢学这些汉人的东西吗?”元思困惑地问。

元恒手中的笔顿住,他没想过喜不喜欢,他只知道这是有用的东西,那些在弟弟们看来枯燥无味的经籍于他而言却是格外玄妙。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元恒就被迷住了,怎么会有人早在数百年前就精妙地说出这句圣言,无比准确地总结出世间英雄人物的来路,这说的不就是他吗?

元恒坚定地认为,他注定是要做成大事业的。他是受命天子,纵然如今身陷囹圄,上有太后掣肘,但这不过是磨炼他意志的门槛而已,天予我命,先降我难,终有一天他会成长为号令天下的实权天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