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39)+番外

作者:木香台 阅读记录

他想起之前在村中念书时,苏知知时不时就掏出个烤地瓜、干枣什么的跟大家分着吃。

秦夫子不但没制止,还吃得很乐呵。

伍瑛娘又叮嘱:

“在书院里要好好完成功课,不要去抓鸟爬树,挖草捉虫。”

苏知知反问:“娘,我是去念书的,怎么会去捉虫子呢?”

伍瑛娘:“……娘是说万一。”

几人说着,就走到了明德书院门口。

明德书院地处白云县东侧,在县城边缘,依山而建。

书院大门古朴厚重,门环上的纹路已经被磨得看不清样式,门楣上书“明德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门童引着三人去见书院山长柳明枝。

柳明枝曾中过举,教书几十年,教过的学子也有不少如今在外地做官,因此在白云县很有威望。

伍瑛娘带着两个孩子来的时候,柳明枝正在作画,画的是山间花鸟图。

山间树枝上停着一双红嘴相思鸟。

柳明枝几次落笔又停下,总觉得少了几分生动意趣。

“山长,有位娘子带两位学子来了,是顾刺史推荐来的。”门童禀报。

柳明枝放下笔。

顾刺史跟他打过了招呼,他知道会有两个山里的孩子来书院念书。

他料想过大概会是佝偻局促的母亲带着裤腿沾泥点的孩子来。

可他一抬头,就见一个眉间很英气的妇人牵着两个面容秀气的孩子。

干干净净,举止有礼。

柳明枝怀疑他是不是认错了:

“这位娘子可是自良民村来?”

伍瑛娘点头,将准备好的东西交到门童手上:

“山长,这是束脩,两个孩子就有劳山长费心了。我们从良民村来了县城,在县里赁了个地方住下,要是孩子在书院有什么事,山长尽可差人来寻我们。”

柳明枝拒绝伍瑛娘拿来的束脩:

“顾刺史已经和老夫说过了你们的情况,你们村为浔州治安尽了不少力,可免除束脩。”

伍瑛娘还是坚持要给。

这是孩子念书的费用,他们给得起就一定会给。

伍瑛娘又对着柳明枝客气地嘱托几句,然后摸摸两个孩子的头:

“知知、阿澈,在书院好好念书,过十日就能回家了。”

苏知知看着伍瑛娘离开的背影,在心中已经开始掰指头数日子了。

明德书院学生不少,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分为勤学堂、桃李堂、闻道堂。

学生水平从低到高。

勤学堂的学生还在学《千字文》时,闻道堂的学生已经在写文章了。

薛澈:“请问山长,学生当去何处?”

柳明枝的目光从两张稚嫩的小脸上扫过:

“先考一考。“

第25章桃李堂

苏知知在山上念书,从来没有考过试。

她接过考卷的时候,面色很坦然,会写的就写了,不会写的就不管。

薛澈以前在长安倒是经常被家中夫子考课业,但他极少失误。

考卷上的经文他都学过,很流畅地就答完了。

两个孩子几乎是同时停笔,将答卷交给了山长。

正在作画的柳明枝看一眼岸边的香炉,发现才过了一炷香不到的时间。

柳明枝接过考卷,看第一眼的反应就是:

字好!

这两个孩子的字各有风骨,写得竟然比不少闻道堂的学生都好。

再看内容,就更惊讶了。

苏知知虽然有些题目没答,但只要是答了的题,要点和思路都很清晰。

薛澈则是全部都答上了,不仅释义到位,引用的典故诗文也无错漏。

柳明枝再抬头看两个孩子时,眼神已经变了。

怪不得顾刺史要送这两个学生来书院,如此好苗子,待在山里的确是可惜了。

柳明枝:“苏知,你可去桃李堂;薛澈,你去闻道堂。”

苏知知抓住了薛澈的手:“山长,我和阿澈不在一处念书么?”

柳明枝:“薛澈的水平可以去闻道堂,所学经义会更复杂。”

苏知知一听说更复杂,马上又松开薛澈:

“那我在桃李堂也挺好。”

薛澈:……

“走吧,我带你们去学堂。”柳明枝收好两个孩子的答卷,打算往外走。

苏知知问:“山长在画相思鸟么”

柳明枝扭头,见苏知知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案上他画的花鸟图。

“你识得?”

苏知知点头又摇头:“我在山里常见到,但是我见到的相思鸟肚子很圆很鼓,翅膀上有红色和黄色翅斑,不是这种瘦瘦的鸟。”

她把鸟抓在手里细细观察过。

柳明枝眼睛忽亮,走回案边,提笔描了几下,又点了朱砂墨。

画上两只鸟顿时就鲜活饱满了许多。

柳明枝眯着眸中多了一丝笑意,他看向苏知知:“你还懂绘画?”

上一篇: 求夫人疼我 下一篇: 兄长过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