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90)+番外
有村里的账本、食肆的账本还有他们小家的账本。
每一笔都记得很细,精打细算地过着日子,盘算着以后。
隔壁的屋子也亮着灯火。
跳跃的烛光里,伍瑛娘和秋奶奶拿着针线,在给苏知知和薛澈缝制冬衣。
伍瑛娘给薛澈缝一件袄子,里面塞了些今天收成的棉花,厚厚的很暖和。
秋奶奶手上的针线则在一块虎皮上下穿梭,给苏知知做虎皮裙。
他们大人还好,若是没做新冬衣,穿旧的一样凑合。
可是六七岁的孩子,个头年年蹿高,去年的旧衣裳根本穿不下。
实话实说,伍瑛娘和秋奶奶的女红水平勉强算一般,针脚凑合不漏风,衣裳不散架,就已经很好了。
好在苏知知也不挑,从来没在意这些。
伍瑛娘嘴里念着:“今年是不是要找个裁缝铺给大家做衣裳?”
她近来食肆里越来越忙,秋奶奶在书院帮工,村民们在山上忙扩建,大家这个冬日都腾不出多少时间做衣裳了。
而且,伍瑛娘见到上回苏知知穿着顾青柠送的一双小绣鞋。
绣鞋做得精致结实,苏知知穿得舒服又漂亮。
伍瑛娘觉得女儿大了,总会爱美,身上的衣裳也不能一直靠村里这点针线手艺糊弄。
秋奶奶点头:“我们村人多事多,是得要。我白日做饭,晚上使不上什么力气了。”
秋奶奶白日里做许多人的饭,体力消耗很大,晚上要是还做针线活,身体实在感到吃力。
灯火将两人缝衣裳的影子投在窗上。
站在门外的苏知知和薛澈听见了屋内的对话。
两个孩子意识到,大人们就算白日在他们面前做出很轻松的样子,其实都是很辛苦的。
要做这么多的活怎么会不累呢?只不过大家不说罢了。
苏知知拉着薛澈走到院里角落。
茉莉花已经枯萎了,可旁边的一株梅花枝结了几个小花苞。
一方小院中,永远有生机。
苏知知问薛澈:“你以前的衣服是谁做的?”
薛澈:“府中有绣娘和裁缝专门做衣裳。”
苏知知:“请裁缝贵吗?”
薛澈真没操心过这个问题,认真回想了一下:
“应当是不贵的,但是要包吃包住。”
苏知知心里有了底,眼睛里有两盏烛火在闪烁。
薛澈一看,就知道苏知知脑子又冒出主意了:
“你想怎样?”
苏知知两手叉腰,语气坚定:
“阿澈,爹娘他们太辛苦了,我们自己去找个裁缝回来。”
第58章找裁缝
苏知知嘴上说得很肯定,但是她和薛澈都不知道去哪里找裁缝。
于是次日去桃李堂的时候,苏知知问起了同窗们。
“你们知道去哪找裁缝么我要找个裁缝。”
顾青柠:“你找裁缝做衣裳么?我家乡下那边有一两户做衣裳的人家。”
坐在苏知知后边的男生凑过头来:
“苏知知,我二伯家开裁缝铺的,可以找他做衣裳。”
苏知知摇头:“我们村人多,要做很多衣裳。我要找的是包吃包住,在我们村一年四季做衣裳的裁缝。”
苏知知这么一说,同窗们一时都想不到了。
白云县不像富庶的长安那般有众多绣娘裁缝。
县里会做衣裳的人家不少,但都是空闲时做一两件,不是专门做衣裳的。
专门做衣裳的裁缝就两三人,都自己在街上开了个裁缝小铺子,也不会大老远地跑去村里。
抱着兔子的刘香香灵光一闪:
“知知,你要不去茅草巷看看?”
“茅草巷?”
苏知知和顾青柠都眼神茫然,她们对县城了解不多,还没听过这个地方。
有些家在白云县的同窗,听见茅草巷就皱了皱眉。
“刘香香,你出的什么瞎主意?茅草巷那里又乱又臭,哪有裁缝铺子?”
刘香香嘀咕道:
“乱点臭点怎么了?茅草巷的人也要穿衣裳,说不定也能找到啊。”
茅草巷是县城里最穷最脏的一条街,里面挤挤挨挨地住着很多户贫寒人家。
穷得很多屋子都是用茅草搭的棚子,风一吹就吹得茅草漫天飞,因此大家都叫那茅草巷。
茅草巷里的人为讨一口饭吃,常常在巷口附近支个跑腿的摊子。
谁家临时有事缺人手了,就可以来茅草巷找两个人顶一顶。
抬棺哭丧推板车,茅草巷的人什么活计都接。
同窗们给苏知知解释了一下:
“去茅草巷找好裁缝,这不就屎里淘金吗?”
“我娘说茅草巷的人会饿狠了,会吃小孩的。”
“茅草巷里没好人……”
寻常孩子听人这么说,大概就打消念头了。
然而知知从来不是寻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