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宫荣华录(273)+番外

作者:扬尘雪 阅读记录

让他亲自去告发承恩伯,送舅父去死,他是真的做不到。

“您究竟想要如何……这可是谋逆之罪啊!”

“收手吧,舅舅。”恒王眼眶泛红:“现在收手,趁着父皇还没曾察觉,一切都还来得及!”

“咱们是斗不过父皇的,父皇统揽朝纲这么些年,何曾有过差池?想要造他的反,无异于痴人说梦啊!”

承恩伯却不置可否:“凡事无绝对,做什么,都讲究个时机,陛下再是英明神武,总归也是人,不是神。”

“是人就会有疏漏,这一回,就是他最大的疏漏。”

皇帝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益州的天灾和废后上面了,这一回可是难得的机会,驻守盛京的兵力不断外调,如今正是守备最为空虚的时候,不趁着这老虎打盹的机会赌上一把,更待何时?

“殿下,臣这般做,可都是为了你啊。”承恩伯说的语重心长,字字句句都是在为恒王着想:“陛下对皇后,对你的无情,明眼人都看得分明,您这一跪就是半个月,陛下可曾有过半分心软?”

“现在不会心软,以后就更不会心软。”

“陛下的一颗心已经全然放在了贵妃和六皇子身上,他想要将这母子俩捧上皇后之位,捧上太子之位,你与皇后……就是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恒王心头震颤,不得不说,承恩伯这话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恒王心中不忿皇帝的偏颇,宁愿扶持一个慧根如何都不可知的稚童,也不愿叫自己染指储位,只是因为萧怀宸是他最爱的女子所生的孩子?

皇帝不是自诩明君么?明君又岂会在储位上如此感情用事?

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忿,叫恒王在最开始发现承恩伯异动的时候,没有选择上报,甚至帮着他暗度陈仓,在盛京城外聚集兵力。

如今等他找回几分理智的时候,已是大错铸成,没有转圜了。

告发承恩伯或许能将功折罪,免除这一死,但皇帝会容忍自己这么个曾经起过不臣之心的儿子吗?

皇家的亲情薄如纸,恒王心中战战兢兢,实在是没个着落,他面色灰白,似是在狡辩,又似是想要自我安慰:“不,不会的,只要本王知错能改,父皇总会放过我的,本王总归是他的亲儿子,只要能悬崖勒马,只要能……”

承恩伯看着他的目光多有悲怜,不用多言,恒王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他将是废后之子,罪臣之后,又怎么会有什么将来呢?

退一万步讲,皇帝真的顾及血脉亲情,宽恕了他这一回,没将他废为庶民,那等其百年之后,新继位的新君与太后呢?还会愿意饶过他么?

对于自己这么个曾经的中宫嫡子,还动过谋反的念头,怕是只有暗中赐死,才能彻底的高枕无忧吧。

如今已是进退维谷之际,他国退让也许能换得一时苟活,却终归还是死路一条……

难道,就真的只能反了么?

“殿下想是也想明白了,既然心里都明白,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第179章 纵火

承恩伯的语声蛊惑:“待到成就大业,您就是新帝,皇后就是太后,从此再无人能左右您的决定,您可尽情舒展您的才学与抱负,贵妃和六皇子,也都能任由您来处置,我曹氏一族,更会是王爷最忠诚的助力。”

“您好好想想,是想要继续屈居人下,做个朝不保夕的王爷,还是手掌生杀大权的帝王?”

帝位。

这对每个有野心的皇子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

恒王本就不算坚定的心不可避免地动摇了,但他还有最后几分顾虑,沉默了片刻后,沉声道:“舅舅有几分把握能成?”

承恩伯道:“四万对三万,盛京城虽易守难攻,但金吾卫中有臣的内应,这四万兵将,不过是以备不时之需罢了,或可不动一兵一卒,就能掌控皇城。”

“殿下想要名正言顺的继位,总还是要陛下写下一份禅位诏书的。”

恒王又问:“若事成,父皇又该如何?”

纵然与皇帝并不亲近,但恒王总是念及一分父子情的,若非真的到了必须取舍的关头,他还是盼着莫要走到你死我活的那一步。

承恩伯笑道:“若殿下成事,那陛下自然就是太上皇了。”

“您与陛下父子情深,臣与陛下亦有君臣之义,哪怕陛下不仁,臣也不能不义,陛下为国事操劳了这么些年,也是该颐养天年,好好歇一歇了。”

恒王眸光泛起波澜,拳头紧握,心中一番天人交战,终究是妥协于承恩伯的劝说之下,拿定了主意长叹一声:“既是已经到了此般境地,本王又不想叫母后和舅舅枉送了性命,便也只能如此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