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301)+番外
“这是曹家所犯罪孽,若非顾侯拼死守住了庐明关,又何来今日?”
“顾侯无过,反有匡扶社稷之功!”
这句话皇帝说的铿锵有力,威仪的声音在殿内久久回荡,看着那一封封曹家通敌叛国的罪证后,朝臣们也再无力反驳,要么叹息,要么沉默。
若事实当真如此,那顾丛炣的追封,便再无人能阻,他也当得起这样的恩赏。
经历过三王之乱的老臣们都还记得当初皇帝刚刚继位时内忧外患的处境,那时的大晋,已是大厦将倾,经不起半分风雨。若当初曹家的阴谋得逞,西戎携梁王余孽闯过了庐明关,会是一片什么光景?
第192章 早就知道
那怕是整个大晋都将分崩离析!
西戎会借着扶持正统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入侵中原,朝中也会分为两派,各为其主,一盘散沙。然后在无尽的拉扯与内乱中被外族不断侵蚀,最终国破家亡。
就算皇帝有明君之姿,在那样的乱境下,也未必能力挽狂澜。
可以说,没有顾丛炣,就没有今日的大晋。
皇帝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这道追封的旨意,诸位卿家可还有异议?”
“……”
太极殿内仍旧是一片寂静,最后还是老安王率先开口:“陛下英明,臣奏请陛下由太史令为骠骑将军立传,广传天下,以彰其德。”
“……臣附议。”
“臣附议。”
……
皇帝冕冠下的眉眼终于舒展了几分,语声淡淡道:“准奏。”
*
顾丛炣的追封落定,顾瑾的皇后之位自然也无人敢质疑,皇帝处理好前朝的事情后,照常回了皇庄,只是他刚一迈进院中,就察觉到了气氛有些不对。
近身伺候的几人全都一脸担忧的守在门口,屋内也没什么动静。
皇帝免了几人的礼数,看着那从内关紧的房门,皱眉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秋彤躬身回禀:“上午顾家的族老来了一回,娘娘传见了他们,听闻了追封先永定侯的事情,又问及了此事的始末,之后便神色郁郁,将奴婢等都遣了出来,锁上房门,如何都不肯开。”
圣旨是早朝时下达的,直接传到了顾家的宗祠,由族老代为接旨,再供奉到顾家列祖列宗和顾丛炣的牌位前。
这种荣光之事放在平常,自是要阖族庆贺一番的,但顾家近来的处境实在尴尬,那边永定侯府一脉的子嗣全都羁押待审,这边偏又追封了先永定侯,皇帝是个什么心思,顾家的族老们猜不透。
他们思来想去,还是先来告知顾瑾了,怎么说她也是顾丛炣膝下唯一的子嗣,于情于理,都该知道这件事。
皇帝眉头紧皱,这件事他并没有先跟顾瑾通气,原本想等着旨意下达后,亲自与她说明的,也好及时安抚她的情绪,没想到顾家动作倒快。
边上的秋彤言语中有些焦急:“陛下,娘娘将自己关在里面已经好几个时辰了,就连午膳都没曾用,还请陛下劝一劝娘娘。”
皇帝挥退了众人,上前叩响房门,他语声温柔,哄着里面的小姑娘:“娇娇,是朕。开门让朕进去可好?”
里面寂寂无声,久久没人回应。
这还是皇帝第一次体会到了被人拒之门外的感觉,若是寻常,他或许能叫顾瑾独自默默哀缅一会儿,待她情绪稍有平复后,再搂着她,抚慰她的伤怀。
但如今小姑娘正怀着身孕,不将人看在眼皮子底下,实在是不放心。
皇帝复又敲了几遍门,结果仍是没得到回应,视线朝院门扫去,吓得悄悄在外边探头探脑的林常青和秋彤等人都缩回了脖子,不敢再看。
……
顾瑾此时正侧躺在榻上,皇帝的语声和敲门声她都听得清楚,只是不想见人,这才没曾开门。
外面的声响渐歇,正当她以为皇帝已经走了的时候,窗户吱丫一响,转身就对上了皇帝盛满担忧的目光。
顾瑾鼻子一酸,刚止住没多久的眼泪又扑簌簌的落了下来,那泪珠子就像是砸在了皇帝心尖上一般。
小姑娘在床榻间没少哭过,可这样带着忧伤的眼泪却是皇帝不愿见到的,他大步上前将人抱住,轻抚着那哭到红肿的眼皮,无奈道:“好姑娘,别哭,小心再伤着眼睛。”
委屈过后,顾瑾更多的是不可思议,她看向半开的窗子,语声还带着哭后气音:“您……您怎么能翻窗呢?”
这哪里是君子所为?更不该是皇帝能做出的举动。
皇帝也是尴尬,看着她无奈道:“若非你紧闭房门,叫了也不见回应,朕何至于翻窗?”
堂堂一国之君,进自己妃子的寝房还需翻窗,这要是叫外人知道,皇帝也就没脸见人了。